最近和哲庫的一個朋友聊天。
目前他已經有幾個offer。不過都算不上特別滿意,還在猶豫如何選擇。
聊到初創(chuàng)公司,他覺得都有生存危機。畢竟,創(chuàng)業(yè)是九死一生,不太想冒險了。雖然有一些給得挺高,但是誰知道薪水能拿幾年呢?
然后,他說了一句,系統(tǒng)廠商也不靠譜。
系統(tǒng)廠商,包括小米,oppo這樣的公司,還有像蔚來等一些車廠。正常來說,這些公司實力雄厚,相對穩(wěn)定的多。
不過哲庫的經歷提醒了他,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想法還是太簡單了。
雖然這些大公司不像初創(chuàng)企業(yè)那樣有生存危機,但是芯片對于他們來說,只是屬于錦上添花。當利潤下降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把一些非必要的部門砍掉,以便節(jié)省開支。很不幸的是,芯片可能就屬于他們的非必要部門。
可能有人不服氣,芯片應該屬于核心部門,怎么能算是可有可無的呢?其實核心部門,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就是直接創(chuàng)造利潤的部門。
比如手機廠商的系統(tǒng)研發(fā)就是核心。而芯片,需要有很長其的投入才能看到效果。芯片部門的重要性隨著越來越多對公司非常重要的芯片的開發(fā),可能會逐步提高,甚至最后成為核心部門。但是這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淀。而在此之前,都是投入期,很多公司未必能等這么長的時間。
另外,在系統(tǒng)廠商的芯片規(guī)格,是根據應用的需求來進行定制和優(yōu)化。并非直接面對市場。市場需求先經過系統(tǒng)研發(fā)部門分解。然后系統(tǒng)研發(fā)部門在對芯片部門提出需求。因為,芯片部門屬于從屬地位。
芯片自研的好處是,技術可以不斷的得到沉淀。隨著核心技術越來越多,整個公司會越來越依賴這些核心技術,芯片部門會慢慢從可有可無的部門成長為核心部門,甚至可以自立門戶,比如華為海思。
在此之前,我們只能祈禱公司不要遇到財務困難,不要發(fā)生哲庫這樣的事件。
與之類似,互聯網公司某種程度上也是類似的情況?;ヂ摼W公司的核心在于流量。目前國內外互聯網公司都紛紛自研芯片,主要需求在于人工智能上的需求,而芯片屬于底層,為AI提供算力支持。為什么不外購GPU?目前看來,這樣太貴,而且可能還買不到。
比如英偉達的A100, 已經炒成了天價。因為只有有限的存量,所以有錢還不一定能買到。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研AI芯片,確實有其價值。但是假如英偉達的GPU降價以及足量供應呢?很有這個可能,因為芯片研發(fā)成本收回之后,老款芯片是完全可以降價銷售。而且臺積電的產能也很充足。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互聯網的營收不達預期。這個是很有可能的。最近阿里巴巴也傳出裁員的消息,甚至杭州房價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說這這么半天,初創(chuàng)公司不靠譜,系統(tǒng)廠商不靠譜,互聯網公司也有問題,那么什么公司比較合適呢?
我覺得是傳統(tǒng)的芯片公司??吭谑袌錾腺u芯片,在細分市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其產品和研發(fā)能力也經過了時間的檢驗。
這和互聯網公司的打法有所不同?;ヂ摼W公司,會重金投入某個方向,快速擴大規(guī)模,快速獲取回報。如果不達預期,就迅速砍掉不需要的部門,轉向另外的方向。這樣雖然投入高,但是由于時間短,快速試錯,反而總體來看成本不高。
其實OPPO做芯片的這種方式有點像互聯網公司的打法。砸巨資試錯,不成就迅速止損。
這類公司通常可以拿出很高的工資。但是要長期維持如此高的成本,是需要在市場上獲得非常高的利潤,這其實很難??纯礊槭裁磦鹘y(tǒng)芯片公司面對高薪挖角,也無力迎戰(zhàn)。因為真沒這個實力。如果薪資提高,以其利潤來說,早晚也要拖垮。
這就讓我們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高薪,就無法持久。要持久,可能就沒辦法高薪。
翟東升教授說,我們大多數人屬于三季生物,由于40年的經濟高速發(fā)展,我們都只能算經歷了春夏秋,還沒有經歷冬天。
西方國家由于經歷過多次的經濟危機等極端情況,心理建設比我們可能還要高些。
我們最近看到的科技公司裁員不斷,企業(yè)利潤下滑,只能算是秋天,有了陣陣寒意而已。問題來了,你會愿意為從沒見過的冬天做準備嗎?
在目前的行情下,如果有選擇,企業(yè)本身的穩(wěn)定可能比短期的高薪更重要性。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