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yè)變革的創(chuàng)新浪潮中,800V高壓平臺的崛起正在引領一場技術革命。在更高電壓下運行可有效減少焦耳損耗,實現(xiàn)高壓電纜的小型化,從而顯著提高能源效率并減輕車輛重量,為電動汽車的續(xù)航里程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為SiC MOSFET領域的領軍企業(yè),英飛凌、安森美和意法半導體通過持續(xù)的技術創(chuàng)新,憑借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影響力,推動了SiC MOSFET技術在汽車中的廣泛應用?,F(xiàn)在,包括通用汽車、現(xiàn)代汽車、大眾汽車、比亞迪和Lucid Motors在內的汽車制造商都在推動800V平臺上車。
汽車制造商和Tier1與功率模塊供應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不僅確保了供應鏈的穩(wěn)定性,也加速了SiC MOSFET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滲透。
在IDTechEx高級技術分析師Yulin Wang看來,電動汽車功率電子從硅IGBT向SiC MOSFET的轉變得益于新技術和材料的應用,特別是結合了創(chuàng)新的熱管理技術,如雙面冷卻(DSC)和先進的銀燒結管芯連接,以及高性能熱界面材料(TIM)的使用,這些都顯著提升了器件的熱管理能力。
事實上,隨著車用功率電子技術的發(fā)展,結溫預期將從150℃升高至175℃,甚至可能超過200℃,對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芯和基板連接材料對于有效的熱管理至關重要?,F(xiàn)在,一些領先的汽車制造商從傳統(tǒng)的焊料合金轉向銀燒結技術,以實現(xiàn)更有效的熱傳導。
IDTechEx在其報告《2024-2034年電動汽車功率電子的熱管理:預測、技術、市場和趨勢》中,總結了管芯和基板連接技術的重要進展,并給出了商業(yè)應用路線圖。
管芯連接材料的挑戰(zhàn)
從某種意義上講,電動汽車功率電子的核心是半導體封裝,其中管芯和基板連接材料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材料不僅要確保電流的順暢傳輸,還要承受極端的溫度變化和機械應力,因此材料選擇和設計對整個系統(tǒng)的性能和可靠性有著直接的影響。
傳統(tǒng)的管芯連接材料是焊料合金,如SnPb(錫鉛合金)和SAC(錫銀銅合金),典型熱導率約為50W/mK,熔化溫度約為200℃。因其良好的熱導率和金屬間化合物形成能力,被廣泛用于焊接過程。這些合金在焊接時能形成低電阻的連接,同時保持較低的界面熱阻,有利于熱量的快速傳遞。這有助于保持低封裝應力和處理溫度,同時還能在機械上固定散熱器。
隨著技術的進步,新型的管芯連接材料,如基于銀的燒結材料,開始展現(xiàn)出更高的熱導率和更好的熱穩(wěn)定性。通過物理燒結過程,這些材料可以實現(xiàn)金屬之間的牢固連接,同時提供更低的熱阻路徑,有助于提高封裝的熱管理效率。
在選擇管芯連接材料時,必須考慮被連接材料(如芯片、管芯、基板等)的熱膨脹系數(CTE)匹配程度。CTE的不匹配可能導致在溫度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熱機械應變,從而引發(fā)封裝材料的疲勞和斷裂。因此,材料的熱膨脹特性是評估其長期可靠性的關鍵指標之一。
此外,管芯連接材料還應具備良好的電氣絕緣性能和化學穩(wěn)定性,以確保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下也能保持穩(wěn)定的電氣性能。同時,材料應易于加工成型,以適應不同形狀和尺寸的封裝需求。
銀燒結正在興起
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對功率電子器件的要求也日益嚴苛,尤其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下的性能表現(xiàn)。在這種背景下,銀燒結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管芯連接解決方案,正逐漸受到業(yè)界的青睞。
銀燒結技術因其卓越的熱傳導性能和較高的熔點而脫穎而出。其熱導率高達200-300W/mK,遠超傳統(tǒng)焊料合金,使其在熱管理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同時,銀燒結材料的CTE接近銅(17.5),有助于減少因溫度變化引起的熱應力,從而提高封裝的可靠性;銀燒結具有塊體材料的高熔融溫度;燒結多孔銀鍵合線可提供高導熱性(200-300W/mK),同時保持薄鍵合線(20-30μm,甚至10μm),有效降低了整體熱阻。這方面的例子是特斯拉、大眾和比亞迪等,由于結溫升高,他們已經從焊料合金過渡到銀燒結技術。
盡管銀燒結技術具有諸多優(yōu)點,但它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其中,保證高剪切強度是一項重要任務。早期的銀燒結在銀金屬化表面上表現(xiàn)最佳,而在許多使用銅作為金屬化層的直接鍵合銅(DBC)基板上兼容性不足。隨著燒結工藝的改進和配方的優(yōu)化,這一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
此外,銀燒結過程中的燒結時間較長,即使在施加壓力的情況下也會增加生產周期。近年來,利用納米油墨和干膜轉移技術已成功縮短了燒結時間(2-5分鐘),而且只需要溫和的壓力(低于30MPa),更適合與超薄管芯一起使用,這使得銀燒結技術更適用于大規(guī)模生產。
成本是銀燒結技術普及的另一個關鍵因素。由于銀材料的價格較高,銀燒結技術的成本通常高于傳統(tǒng)焊料合金。不過,隨著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和工藝的成熟,銀燒結技術的成本有望逐步降低。此外,對于追求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汽車制造商而言,在中高端汽車中采用銀燒結技術的額外成本(材料成本約為2美元/克)是可以接受的。
銀燒結技術雖然在成本上高于傳統(tǒng)焊料合金,但其卓越的性能優(yōu)勢使其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盡管成本可能是傳統(tǒng)焊料合金的五倍,但領先汽車制造商的大規(guī)模生產和議價能力有助于降低成本。
此外,銀燒結技術在熱管理和可靠性方面的優(yōu)勢,使其成為高性能應用的理想選擇。相比之下,銅燒結管芯連接技術的理論成本較低,但截至2024年,其在商業(yè)領域的應用尚不普遍。
銅燒結漸行漸近
與銀燒結非常相似,銅燒結漿料有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氣體環(huán)境下分為有壓力和無壓力兩種變體。理論上,銅燒結可以緩解銀燒結的高成本問題,一家領先的供應商稱,銅燒結的成本只有銀燒結的一半。銦泰公司負責推廣功率半導體材料的產品經理DeanPayne表示,銅的材料成本方面大約只是銀的十分之一,成本節(jié)省空間十分巨大,但事實上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因此,截至2024年,尚未在電動汽車功率電子產品中大規(guī)模采用銅燒結技術。
銅燒結技術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是銅材料的易氧化性,這可能影響鍵合效果和長期可靠性。此外,銅燒結的工藝復雜性也是一個挑戰(zhàn)。雖然,從長遠來看銅有可能提供更低的成本,但其目前還處于開發(fā)的早期階段,銅燒結漿料的成本與銀燒結漿料相似,甚至更高。作為一種替代方案,銅燒結技術的成本效益和技術潛力正逐漸受到業(yè)界關注。
與銀燒結相比,銅燒結在理論上具有更低的成本,這使得它在成本敏感型應用中具有吸引力。盡管目前銅燒結技術在電動汽車行業(yè)的應用尚不普遍,但一些領先的汽車制造商,如大眾汽車,已經在探索這一技術的潛力。
IDTechEx的分析表明,銅燒結技術可能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至中期開始在電動汽車行業(yè)開始采用。這一趨勢將取決于銅燒結技術的成熟度、成本優(yōu)勢以及市場對高性能、高可靠性電動汽車功率電子的需求。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優(yōu)化,銅燒結技術有潛力成為電動汽車行業(yè)中的重要材料選擇。
寫在最后
在電動汽車功率電子領域,管芯連接技術的創(chuàng)新對于實現(xiàn)有效的熱管理至關重要。然而,汽車行業(yè)的成本敏感性意味著銀和銅燒結技術的采用率受到成本影響較大。目前,特斯拉、現(xiàn)代、大眾和比亞迪等領先汽車制造商已開始采用銀燒結技術。
銅燒結技術雖有進步,但其商業(yè)化進程尚在初步階段。IDTechEx預計,到2034年,銀燒結有望占據約一半的市場份額,盡管傳統(tǒng)焊料合金仍將被廣泛使用。此外,除了管芯連接技術外,雙面冷卻等其他冷卻解決方案也將被采用以提高整體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