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yè)直接入行IC,投FPGA崗,陰差陽錯入行DV驗證崗。
此后的一年多時間,從RTL的功能驗證,性能驗證(pv),后仿驗證,到Tapeout后的硅后調(diào)試(support ATE測試)都有參與。
其中和design team,dft team,fpga team,firmware team都有交互,support soc dv(提供對應模塊的初始化激勵),算是經(jīng)歷了一次完整的16nm芯片的項目周期。
之后以此流片項目背書跳槽,現(xiàn)就職于AMD芯片設計工程師。
一、從研究方向的角度來談
首先一切脫離研究方向談論崗位本身都屬于耍流氓(這里只討論數(shù)字邏輯為主體的ASIC,模擬或者混合電路暫不討論)。
1、soc方向
單純的soc互聯(lián),這種情況下只要flow完備,驗證和設計都不會特別難做,驗證的要求略高,主要是各種應用場景的構建,當然場景也不需要太復雜,復雜場景在IP層面都已經(jīng)全部cover了。
此外,驗證需要給fireware team提供初始化激勵,主要的瓶頸在于server的速度(case跑不完...)。
2、數(shù)據(jù)通路方向
為了提高片上多核系統(tǒng)的傳輸效率,現(xiàn)在會有各種noc(即network on chip,有些公司也將其稱為fabric),借鑒了大量計算機網(wǎng)絡互聯(lián)的思想。
不過大多數(shù)公司都是購買的arm套件(第三方IP),對于設計本身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對于驗證而言基本的功能點都需要cover,這種情況下做驗證可以對整個系統(tǒng)性能有一個整體了解。
如果是自研的noc,那強烈推薦做設計,里面還會涉及到許多一致性的內(nèi)容,非常有意思。
3、low power方向
現(xiàn)在大部分公司都不會引入UPF功耗仿真,dv更多的只是在功能層面驗證,所以如果是low power,設計更好,而且現(xiàn)在low power專家非常搶手,錢途不可限量(消費級芯片中,power 尤為重要)。
4、算法方向
一般都是硬件加速,設計和驗證都不推薦,下一題。
5、cpu方向
如果是cpu core(不管是arm 還是risc-v還是x86)的話,還是做design吧,這方向的dv真的是一言難盡了......
6、gpu方向
這個方向的驗證只推薦性能驗證和指令調(diào)度的模塊,這是個專業(yè)領域了,只會一兩個模塊是沒太多意義的,總體上來說還是推薦設計......
7、各種總線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總得來說這個方向設計和驗證各有千秋,當然pcie和ddr的phy(最復雜的那部分了,涉及到了許多analog的內(nèi)容)大部分公司也都是購買第三方IP。
設計主要精通于時序和鏈路管理的實現(xiàn),這方面在公司內(nèi)部是具有不可代替性的,驗證主要確保鏈路的正確性和與上游模塊的交互性,如果要扎根高速總線,那么做設計和驗證并沒有太大區(qū)別。
二、從職業(yè)前景的角度
要說天花板(記住,是天花板),那肯定是設計高。
第一,設計能出架構師和項目經(jīng)理的概率比驗證要大很多(從比例上來說),雖然我也見過做pv出身的arch,但真心不多。
第二,雖然驗證也會關心設計,但我們更關心的是功能點和性能,設計的同事除了function和performance 以外,還要關心,面積,功耗,時序路徑,溫度反轉,等等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換成錢的,而dv做的那些在別人看來更多的是本職工作,驗到了大老板會認為是應該的,驗不到很容易就成了背鍋俠。
第三,在大外企中(比如AMD),能做到senior MTS的,設計和驗證平分秋色,然后到principal MTS的,大概率都是設計出身,驗證出身的同事比例就少的可憐了。
我見過幾個已經(jīng)具備arch能力的dv前輩,奈何就是缺少這樣的一個機會。同樣的de有能做到p9 p10的,然而同檔位的dv最多只能到p8。
但是,同學,我說的這些都是天花板。
我們大部分從業(yè)者,這輩子連dv的天花板都很難夠到,所以說的意義只是理想態(tài)的職業(yè)規(guī)劃。
反正,我目前沒有想過要當arch,要當principal MTS,也沒有想過要當project manager。
大部分糾結天花板的同學,大概率連驗證的天花板都摸不到,就不要去糾結設計的天花板了。
而且,如果教育背景不好看的話,是進不了好的設計公司做設計的,也就是說設計的入門門檻天然高于驗證(A類公司做de的門檻明顯高于dv, 但是薪資的差別非常小,去A類以下設計公司的當我什么都沒說),然而驗證目前尚有進入名企業(yè)的窗口期,我們在考慮天花板的同時,也得考慮一下現(xiàn)實中的性價比和可實現(xiàn)性。
同時,驗證相比設計更關心上層的數(shù)據(jù)流動,意味著dv更容易培養(yǎng)系統(tǒng)視角,啥意思?意味著你不會被具體的模塊被綁定死(de這方面比我們嚴重一些)。
你做了五年pcie設計,大概率以后一輩子都是做pcie的了,但是作為dv而言,情況稍微好點(我承認,dv對于模塊的綁定性是高于dft和pd的),只要做過了一種分層協(xié)議(pCIe Ethernet mipi),就能觸類旁通。
因為我們并不關心時序細節(jié),debug底層時序本就不是我們的活,可以更快速的切入周圍模塊的學習,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nèi)做到對系統(tǒng)結構的認識,這難道不是進步嗎?
我畢業(yè)兩年多的時間,做了ddr驗證(controller那一部分并非全部),risc-v cpu驗證,soc驗證,之前開啟了×86 cpu的學習和data fabric的驗證,現(xiàn)在轉行到de上。
至少對于絕大部分的從業(yè)者來說,從事de或者dv并不會對生活質量造成本質性的差距。
但如果對于想要入行的同學來說,驗證(或者后端)都是比設計更好的選擇,真的對設計有執(zhí)念的話,之后工作幾年再轉de也未嘗不可。
沒有實際上手,其實還是會摸不準自己更適合設計還是驗證,但現(xiàn)在IC修真院的全流程項目課程,涵蓋了設計、驗證、后端等崗位知識?,F(xiàn)在還有超大力度的雙十一活動!歡迎需要的同學掃碼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