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不僅有10nm和22FFL工藝制程,英特爾還要聯手ARM提供晶圓代工

原創(chuàng)
2017/09/21
12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英特爾在工藝制程領域的造詣可謂登峰造極。2003 年,英特爾推出應變硅 90nm 芯片,當時屬于首家,領先業(yè)界三年;2007 年,英特爾生產出高 K 金屬柵極的芯片,三年后業(yè)內其它公司才推出類似產品;英特爾的 32nm 工藝具有“自校準通道”的技術專長,能夠加強連接點的能力,互聯功能對于縮小晶片面積提升密度極其重要的,同樣領先業(yè)界三年。再到 22nm 技術,英特爾在 2011 年成為第一家推出了 FinFET 工藝的廠商,三年后市場上才出現類似產品。英特爾高級院士、技術與制造事業(yè)部制程架構與集成總監(jiān) Mark Bohr 總結,“在過去 15 年中,英特爾在邏輯制程方面推出所有創(chuàng)新都得到了行業(yè)的廣泛采納?!?/p>

摩爾定律已經失效?還會持續(xù)十年
這幾年,英特爾的工藝制程遲遲不做更新,這讓業(yè)界一度懷疑摩爾定律已死。近日,在 “領先?無界”英特爾精尖制造日上,Mark Bohr 給出肯定的回答:摩爾定律繼續(xù)有效??赡苡腥诉M一步追問:摩爾定律還會持續(xù)多久?Mark Bohr 回答地意味深遠:“如果你在 20 年前問半導體業(yè)內專家,他們會告訴你摩爾定律還能繼續(xù)十年,如果你在 10 年前再問行業(yè)專家,他們還會說十年,現在你問我,我還是會回答十年。我們拿海平面打一個比方,你離海平線越來越近,但它還是不斷往前推進的。”
?


英特爾高級院士、技術與制造事業(yè)部制程架構與集成總監(jiān) Mark Bohr


英特爾原來的產品策略是 Tick-Tock,一年更新一代產品,另一年更新一代工藝,從 14nm 周期開始拉長,14nm 的更新經過了兩年半還多,10nm 花費了三年多。用戶更關心的是英特爾后續(xù)是否回歸到 Tick-Tock 策略上?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邏輯技術開發(fā)部聯席總監(jiān)白鵬表示,“關于產品策略,我們每年有一個新產品,也可以說是同一技術,比如 10 納米產品我們有三個 wave(三代產品)出來。從產品策略上不會回到 Tick-Tock。從技術節(jié)奏角度來講,14nm 和 10nm,我們邁的步子比較大一點,所以時間也長一點,還要看具體的技術,我邁多大的步子,這和時間會有關系,我們還是會維持在兩到三年的節(jié)奏?!?/p>


啟用“失寵”的計算公式,揭開真正 10nm 的面紗
晶體管密度一直是工藝制程命名的主要標準,摩爾定律是指每代制程工藝都要讓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翻一番。縱觀芯片每代創(chuàng)新歷史,業(yè)界一直遵循這一定律,并按前一代制程工藝縮小約 0.7 倍來對新制程節(jié)點命名,這種線性微縮意味著晶體管密度翻番。因此,出現了 90nm、65nm、45nm、32nm——每一代制程節(jié)點都能在給定面積上,容納比前一代多一倍的晶體管。再后來,制程進一步微縮越來越難,一些公司背離了摩爾定律的法則。即使晶體管密度增加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增加,但他們仍繼續(xù)為制程工藝節(jié)點命新名。結果導致這些新的制節(jié)點名稱偏離了摩爾定律曲線的正確位置。


一般我們理解的摩爾定律計算公式是用柵極距乘以最小金屬距,但是這并不包含邏輯單元設計,而邏輯單元設計才會影響真正的晶體管密度。因此英特爾重新啟用曾經流行但一度“失寵”的一個計算公式了,它基于標準邏輯單元的晶體管密度,并包含決定典型設計的多個權重因素。
?


Mark Bohr 解釋,“如果采用這種方式計算,從 45 納米到 32 納米一路到 14 納米、10 納米,英特爾密度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14 納米和 10 納米我們做到的密度提升要比之前做的更多一些。這些 14 納米和 10 納米之所以做到密度更多的提升是因為用了超微縮技術,使得我們在密度上得到更大優(yōu)化,分別為 2.5 倍和 2.7 倍。通過超微縮技術,10 納米將能夠做到 7.6 平方毫米,這是一個 0.43 的系數。所以也意味著能耗功耗更低,密度和性能得到了提升?!?/p>

關于這一公式,筆者最大的疑惑就是出處在哪里?是否具有權威性?Mark Bohr 的回答是,“這不是英特爾新創(chuàng)立的公式,而是存在很多年的,而且我們的客戶也呼吁我們站出來對摩爾定律做出解釋?!?/p>


10nm、22FFL 制程亮相,英特爾領先業(yè)界三年
本次發(fā)布會的亮點要屬 10nm 和 22FFL 制程的閃亮登場。


英特爾 10 納米制程的最小柵極間距從 70 納米縮小至 54 納米,且最小金屬間距從 52 納米縮小至 36 納米。尺寸的縮小使得邏輯晶體管密度可達到每平方毫米 1.008 億個晶體管,是之前英特爾 14 納米制程的 2.7 倍,大約是業(yè)界其他“10 納米”制程的 2 倍。

相比之前的 14 納米制程,英特爾 10 納米制程提升高達 25%的性能和降低 45%的功耗。相比業(yè)界其他所謂的“10 納米”,英特爾 10 納米制程也有顯著的領先性能。全新增強版的 10 納米制程——10++,則可將性能再提升 15%或將功耗再降低 30%。


和友商制程進行對比


基于多年 22 納米 /14 納米的制造經驗,英特爾推出了稱為 22FFL(FinFET 低功耗)的全新工藝。該工藝提供結合高性能和超低功耗的晶體管,及簡化的互連與設計規(guī)則,能夠為低功耗及移動產品提供通用的 FinFET 設計平臺。與先前的 22GP(通用)技術相比,全新 22FFL 技術的漏電量最多可減少 100 倍。22FFL 工藝還可達到與英特爾 14 納米晶體管相同的驅動電流,同時實現比業(yè)界 28 納米 /22 納米平面技術更高的面積微縮。

聯手 ARM 進行晶圓代工:“老虎”要發(fā)威了
英特爾要做晶圓代工,這個消息已經讓業(yè)界很震驚,而且合作伙伴還是 ARM,其中最新發(fā)布的 10nm CPU 測試芯片流片還具有先進的 ARM CPU 內核,英特爾把 ARMCortex A75 放到英特爾標準的晶圓代工的流程當中,使用標準的行業(yè)設計實現,電子設計自動化 Place and Route 工具和流程,性能高達 3GHz 以上。其中 IP 由 ARM 提供,只花了 14 周時間就完成了 RTL 到首個流片。同時,ARM 在開發(fā)高性能的存儲器、邏輯單元和 CPU POP 套件,以進一步擴展下一代 ARM CPU 在英特爾 10nm 技術上的性能水平。

按照商業(yè)邏輯,ARM 和英特爾應該是競爭對手關系,他們的聯手有著怎樣的意義?英特爾公司技術與制造事業(yè)部副總裁、晶圓代工業(yè)務聯席總經理 Zane Ball 解釋,“第一,所有客戶都希望產品上市時間縮短,這就要求代工非常標準化,非常高效,我們設計自動化的平臺要非常有效地和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夠配合起來。我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知識產權生態(tài)鏈,這樣使得我們在整個的晶圓制造行業(yè)里面,讓企業(yè)可以相互配合;第二,所有客戶都要低能耗,不管是 14nm、22nm,還是 10nm,所有企業(yè)都希望看到單元面積減小,尺寸減小,功耗降低。因此,功耗和性能比極其重要,這也意味著很多市場非常重視的 IP。英特爾和 ARM 之間形成合作伙伴關系,把 ARMCortex A75 放到英特爾標準的晶圓代工的流程當中,所以整個流程是標準化的?!?/p>

英特爾公司技術與制造事業(yè)部副總裁晶圓代工業(yè)務聯席總經理 Zane A.Ball


英特爾為什么要做晶圓代工?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qū)總裁楊旭只回答了一句話:“老虎不說話,以為是病貓。”說這句話的底氣是英特爾的精尖制造實力,筆者不想多講,只想分析一下晶圓代工和自身產品的發(fā)展平衡。有兩點個問題:一是有在競爭關系的公司都讓同一晶圓廠來做是否合理?Zane Ball 表示,“我們愿意合作,要讓這樣的合作能夠做成。第一,我們要明確的保護知識產權,我們有非常廣泛的信息系統(tǒng),代工廠的業(yè)務集團和其他的業(yè)務集團是不一樣的。第二,客戶在供應方面會獲得優(yōu)先,同時在流程方面也會有平等的、透明的安排。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公司內部政策來處理代工業(yè)務,不會有障礙。”二是開放尖端代工業(yè)務對自身 CPU 有沒有影響,是否需要適當放緩代工?Zane Ball 指出,“我們的策略是非常簡單的,我們不斷的在技術上推陳出新,和我們客戶保持同步的增長,滿足他們的需求,盡可能快的發(fā)展我們的業(yè)務。所以,我們不會有任何顧慮是不是要適當減緩我們發(fā)展的步驟,我們開足馬力,全力以赴用我們的技術和創(chuàng)新為客戶服務、為市場服務,盡可能快的發(fā)展。”

與非網原創(chuàng)報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英特爾

英特爾

英特爾在云計算、數據中心、物聯網和電腦解決方案方面的創(chuàng)新,為我們所生活的智能互連的數字世界提供支持。

英特爾在云計算、數據中心、物聯網和電腦解決方案方面的創(chuàng)新,為我們所生活的智能互連的數字世界提供支持。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