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guān)推薦
申請入駐 產(chǎn)業(yè)圖譜

5G的速度,可能比4G還要慢?

2020/03/09
75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2020 年,作為 5G 元年,5G 網(wǎng)絡建設突飛猛進,5G 手機也大量涌現(xiàn)。

可是,就算是買了最新的 5G 手機,并且開機后手機右上角顯示著大大的“5G”信號標識,可別著急為此欣喜若狂。實際用起來,網(wǎng)速卻可能比 4G 還慢!

明明都用上 5G 了??!難道手機上這偌大的 5G LOGO 是假的?

下面,蜉蝣君將詳細介紹運營商們?yōu)榱?5G 的覆蓋是怎樣無所不用其極的。本文主要關(guān)注動態(tài)頻譜共享這一個點。

1. 從 5G 頻譜說起
5G 的頻譜分為兩段,低于 6GHz 的叫做 Sub6G,也就是 FR1(Frequency Range 1),高于 6GHz 的毫米波頻段叫做 mmWave,也就是 FR2(Frequency Range 2)。

Sub6G 這段頻譜,還有 FDD 和 TDD 頻段之分。這種分法從 2G,3G 和 4G 繼承而來,F(xiàn)DD 的歷史悠久,一般頻段較低,700M,800M,900M,1800M,2100M 等主流頻段都是 FDD 的;而 TDD 的頻段相對較高一些,比如 2.3GHz,2.6GHz,3.5GHz,4.9GHz 等等。

這些 TDD 頻段的帶寬大,且能很好地支持 Massive MIMO 這種 5G 核心技術(shù),因此能提供高速上網(wǎng)服務(也就是 eMBB),是“貨真價實的 5G”。

在中國,移動在 2.6GHz 上的 160MHz 帶寬,聯(lián)通和電信在 3.5G 上各有 100MHz 帶寬,都具備部署 5G 超高速業(yè)務的條件。

然而這真材實料的 5G 也有缺點,首先是頻段高覆蓋差,尤其是上行,要覆蓋好必須建設更多的站點;其次就是射頻單元必須使用 Massive MIMO 才能體現(xiàn)優(yōu)勢,基帶單元自然也要使用新平臺來支持 5G 的高速率,就導致來成本高,部署慢的問題。

而 FDD 頻段呢?這些頻段一般都被 2G,3G 或者 4G 占用,可用帶寬很小,且 FDD 頻譜上的 Massive MIMO 實現(xiàn)困難,因此就算部署了 5G,速度其實也就跟 4G 差不多??梢苑Q之為“名不副實的 5G”。

雖然 FDD 的 5G 名不副實,但其也是有優(yōu)點的,那就是,現(xiàn)網(wǎng) 3G 或者 4G 的頻段給 5G 分上一點,原有基站硬件不用大動,只需來個軟件升級,就可以支持 5G 了!

雖然帶寬小,網(wǎng)速慢,但是頻段低覆蓋好??!話說現(xiàn)在 5G 手機已經(jīng)鋪天蓋地地涌現(xiàn),用戶最不爽的事情就是買了 5G 手機卻只能用 4G。如果部署了 FDD 模式的低頻 5G,5G 手機就可以無處不在地顯示 5G 信號的 LOGO 了。而且成本還更低!

因此,F(xiàn)DD 頻段的 5G 雖然速度不快,但可以快速,低成本地讓 5G 實現(xiàn)大面積覆蓋,對于品牌宣傳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國外很多運營商都打算這么搞,中國的三大運營商也不例外。

在 FDD 上搞 5G 的需求明確了,可是 FDD 頻譜都被 4G 占用著呢,如果全部拿來做 5G,勢必導致 4G 速度變慢,用戶體驗降低;而 5G 則在初期用戶少,網(wǎng)絡空閑著白白浪費。這可咋辦?

如果 5G 能跟 4G 共享頻譜就好了!這樣一來,一段頻譜上既是 4G 也是 5G,4G 用戶來了就提供 4G 服務,5G 用戶來了就提供 5G 服務,動態(tài)靈活調(diào)整不浪費該多好!

在上述需求的驅(qū)動下,3GPP 在 R15 協(xié)議中,就引入 4/5G 動態(tài)頻譜共享這個技術(shù)。該技術(shù)有個專有名稱叫 DSS,全稱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高通的 X55 基帶也是支持的。

2. DSS 是怎樣實現(xiàn)的?
首先我們看看純 4G 使用,不進行頻譜共享的初始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如下圖所示,整整 20M 的帶寬完全歸 4G 用,干凈利落。

再進一步,4G 給 5G 分一半頻譜,但 4G 和 5G 獨立運行,井水不犯河水。

這樣一來,4G 的資源被生生砍掉了一半,速度自然也就下降了一半,網(wǎng)絡負荷壓力山大,用戶體驗自然是惡化了。而 5G 呢,由于用戶少,網(wǎng)絡空閑導致頻譜浪費,并且,用戶對于 5G 的期望很高,那點頻譜能提供的速度自然是讓人失望的。真是兩頭不討好。

那么能不能在空閑的時候關(guān)閉 5G 載波,以保證 4G 的體驗呢?很抱歉不行,因為 FDD 5G 低頻屬于覆蓋層啊,關(guān)掉之后連 5G 的兜底覆蓋就都沒了。

靜態(tài)分配不靠譜,就必須要 5G 和 4G 實時動態(tài)頻譜共享出山了。

這里說的實時,也叫 TTI 級別的頻譜共享。TTI 的全稱是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也就是傳輸時間間隔的意思。

FDD 5G 和 4G 一般采用相同的子載波間隔,也就是 15KHz。這樣一來,4G 每毫秒一個子幀,5G 也是每毫秒一個子幀(含一個時隙)。兩者這一毫秒都含有 14 個 OFDM 符號。

因此,4G 和 5G 的 TTI 是一樣的,每毫秒調(diào)度一次,動態(tài)刷新對于頻譜的分配,誰話務多就給誰分的頻譜多,誰話務少就給誰分的頻譜少,頻譜利用率自然就提升了。

但是,理想和現(xiàn)實畢竟還是有區(qū)別的。4G 在整個帶寬內(nèi)包含了各種控制信道和參考信號,必須要持久不變地占用某些資源。5G 這樣需要固定占用資源的信道少一些,但也不可能沒有。

這樣一來,信道的沖突不可避免。要解決就只能是大家都犧牲一點速度,在時頻資源的使用上相互避讓,盡量和諧共處。

據(jù)業(yè)界的測試結(jié)果,DSS 下 4G 的損失在大約在 10%以下,5G 的損失可達 25%。因此,激活 DSS 之后,頻譜效率實際是下降的,用戶體驗速率當然也是下降的。當然這也沒辦法,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傳統(tǒng)的 DSS 只考慮了 4G 和 5G 之間的動態(tài)頻譜共享,而實際上,大多數(shù)頻段都是三種制式的。比如 1800M 可同時用于 2G,4G 和 5G,2100M 可同時用于 3G,4G 和 5G,因此多種制式之間的動態(tài)頻譜共享方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中興在原先的 Magic Radio Pro 方案上進行來了擴展,提出了 Super DSS 方案,可以支持 2G/4G/5G 或者 3G/4G/5G 之間的動態(tài)頻譜共享。

華為也擴展了原先的 CloudAir 方案,提出了 Hybrid DSS 方案,支持的場景包括:5G 大帶寬場景,5G 使用大于 20MHz 連續(xù)大帶寬頻譜,4G 使用 20MHz 帶寬;靈活帶寬場景,支持存量 FDD 頻譜非標準帶寬,如 19.8MHz 的 5G;三模共存場景,同時支持三個制式的動態(tài)頻譜共享 2G/4G/5G、3G/4G/5G 或者 NB-IoT/4G/5G 三個制式并存的情況。

最后,DSS 是要用 NSA 還是 SA 的部署方式呢?答案是都可以,不過對用戶體驗的影響不同。

在 SA 模式下:如果 5G 只有通過 DSS 實現(xiàn)的單載波,由于低頻覆蓋較好,手機很有可能就會長時間駐扎在這個窄帶寬,低速率的 5G 上,用戶體驗并不好。而實際上 4G 可能有好幾個載波,使用載波聚合后的速率更高!

在 NSA 模式下:手機可以通過雙連接同時使用這個 5G 載波和多個 4G 載波,體驗速率快于 SA,但由于 DSS 要處理信道沖突,實際網(wǎng)速跟部署 5G 前的純 4G 網(wǎng)絡相比,速度也降低了。

注意,如果某運營商只部署 FDD 的 5G 這一個載波,才會出現(xiàn)上述用戶體驗不佳的問題。而中國實際是 FDD 和 TDD 并舉,F(xiàn)DD 主打覆蓋,TDD 主打容量,兩者優(yōu)勢互補相互扶持,5G 用戶體驗改善的。

最后,總結(jié)下 DSS 的價值:
1、快速,低成本地引入 5G,解決 5G 的“有無”問題;

2、支持新發(fā)布的 5G 終端,讓用戶看到 5G LOGO,保留用戶,方便進行市場活動;

3、FDD 5G 和大帶寬的 TDD 5G 進行載波聚合,增強上行覆蓋。

好了,本期的介紹就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常感謝能堅持看到最后。

相關(guān)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shù)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chǎn)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公眾號:無線深海,移動通信交流,無線通信發(fā)展趨勢,最新動態(tài),原創(chuàng)科普文章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