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芯片自給率達到 70%這事兒火了,很多媒體都在從各個角度解讀。
遍歷了所有新聞,都是千篇一律的同一說法:
“央視財經援引國務院發(fā)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芯片自給率要在 2025 年達到 70%,而 2019 年我國芯片自給率僅為 30%左右?!?/p>
國務院相關數據是哪里的數據?并不清楚。
而且最近關于芯片半導體的政策,只有《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yè)和軟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若干政策》,從減免所得稅、增值稅、關稅,鼓勵境內外上市融資,鼓勵進口,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并沒有提到任何關于目標性的戰(zhàn)略規(guī)劃。
回溯以往的政策文件,也并沒有類似的表述,只有在 2015 年 5 月 19 日,國務院發(fā)布的《中國制造 2025》(國發(fā)〔2015〕28 號)中,提到過“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的自主保障問題。
“到 2025 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p>
這里的數據倒也吻合,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
如果相關數據真的源于 5 年前的這份文件,那么央視就是有點兒在玩文字游戲了。
姑且不論這“核心基礎零部件”是不是單指芯片,但稍微有點兒語文常識的人都能看明白,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實現自主保障,和 70%的自給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70%的零部件實現自主保障,強調的是從種類角度,國產零部件能夠在卡脖子的時候頂上去,實現自主保障。
而 70%的自給率,則更容易讓人理解為 70%的芯片供給,都實現國產化,我們以后不需要向國外進口幾千億美金的芯片了。
國產當自強,愿望是美好的,但關注產業(yè)實際,少玩一點文字游戲比什么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