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勢嚴峻 馬來西亞宣布實施全國“全面封鎖”
“馬來西亞鬧疫情,汽車圈大佬急得相約‘跳樓’!”
“3名員工因新冠死亡 大馬汽車芯片封測廠Unisem宣布關廠”
近一年馬來西亞半導體相關的新聞,往往以“雪上加霜”、“缺芯升級”這樣的高頻詞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大馬的半導體企業(yè)不斷傳出減產、停產,甚至讓一顆名為L9369-TR的芯片價格在黑市暴漲300倍。
被馬來西亞工廠耽誤的,除了車企,還有IC打工人、新能源車風口上的投資人。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來源:某IC人的朋友圈
東南亞十一國中的馬來西亞,一國約占全球封測產能的13%(東南亞為27%),目前在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的重要性不可取代。其勞動力成本和基礎設施的“虹吸效應”,讓全球50多家半導體企業(yè)在此安營扎寨,大量中國臺灣企業(yè)和中國大陸企業(yè)也加入進來,形成獨具特色的半導體產業(yè)集群。
疫情之下,大馬半導體封測廠頻繁的停工復產卻拖累了全球產能。特別是市場需求龐大的車用芯片,上游晶圓廠為汽車芯片擴充產能,無奈下游馬來西亞封測環(huán)節(jié)受阻,遲遲無法恢復正常產能和出口,進一步擴大了芯片缺口的“黑窟窿”。
當前汽車芯片大廠供貨情況總體供給有所提升但風險仍在。如Q4英飛凌的汽車芯片供貨情況依然不樂觀,價格和交期或將不理想;安森美的價格和交期都不理想,車規(guī)芯片主要是功率MOS、CMOS傳感器和驅動IC非常缺貨。
在馬來西亞,占比僅次于封裝測試的被動元件制造,不少企業(yè)也受到影響。
囤積居奇、轉單、汽車新交付方案……總體看來,馬來西亞半導體的停滯,直接影響到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的市場秩序。
芯片市場一直緊盯馬來西亞經濟復蘇。本月,大馬成人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90%,馬來西亞政府宣布解除跨州禁令。數據和政策尚且是樂觀的,意味著馬來西亞半導體產能開始或已經開始爬坡,但缺芯的燃眉之急能否得到緩解?
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帶你認識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yè):
1.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馬來西亞半導體
2.馬來西亞半導體發(fā)家史和疫情下現狀
3.馬來西亞半導體要迎來新轉機了嗎?
01
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馬來西亞半導體
談到馬來西亞之于半導體的重要性,首先又繞不開緊缺的車用芯片。過去的“半成品”汽車(汽車半散裝)為改裝而生,而如今由于芯片的嚴重短缺,交付“半成品”儼然成了汽車行業(yè)的新常態(tài)。
大馬疫情也導致毫米波雷達的芯片供應嚴重短缺,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為保證旗下理想ONE汽車盡早生產與交付,來了個令人迷惑的新操作——欲推出“先交付后補裝雷達”的新交付方案。
現在少裝2顆雷達,自動并線和前方橫穿車輛預警不可用,等到春節(jié)前再補裝,這并非減配車,但面前的新車卻是暫時的“殘品”。可以理解車廠實屬無奈之舉,面對缺芯,總有“體面”的應對方式。但整個汽車行業(yè)如此長久下去,恐怕也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據汽車之心報道,包括理想在內,博世的第五代毫米波雷達芯片供應將影響 11 家車企,其中一部分包括小鵬汽車、長城汽車、廣汽埃安等。
博世的 ESP 芯片和第五代毫米波雷達芯片在汽車領域的用量大,是緊缺的芯片類型,在大馬負責封裝測試的芯片若受到停工影響,這些芯片或將受波及。
8-9月受到博世等供應商芯片短缺影響的車企,交付量呈現不同程度的削減,比如理想汽車Q3從原有25000-26000臺,削減至 24500 臺左右;零跑汽車9月交付量為4095輛,未能延續(xù)前兩個月的增長勢頭。
豐田汽車受東南亞疫情影響,今年全年汽車產量預期從最初的930萬輛下調至900萬輛,減少了3%,盡管調整了9、10月的汽車產量,但11月及以后的前景目前尚不明朗。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豐田已要求供應商彌補產量損失,以便在12月至3月底期間額外多生產9.7萬輛汽車。
全球汽車缺芯問題難解,不僅是上游成熟制程的晶圓生產和芯片制造的問題,到了下游的封裝測試,封測廠一旦制約芯片供給,就會進一步影響到博世、大陸這樣的汽車Tier 1廠,最終影響到汽車市場的供給。整體呈現出“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局面。
此外,汽車產業(yè)鏈本身也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傳統(tǒng)汽車供應鏈中,整車廠和芯片廠之間夾著Tier 1 廠,它們?yōu)檎噺S提供模塊,統(tǒng)一調度從芯片廠采購而來的芯片,壟斷著某領域的零部件生產。
客觀來說,汽車零部件對芯片質量要求高,產品研發(fā)和驗證周期長,替換難度大,需要整車廠和Tier 1 廠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供貨關系。加上大家推崇的造車“零庫存”模式,這樣的供應鏈具有優(yōu)勢。
但現在的汽車產業(yè)鏈出現了一些怪象,往往擾亂了原本的格局,讓缺芯愈演愈烈:
1.車企突然要求Tier 1 廠增加備貨,危機出現則“甩鍋”Tier 1 廠和產能已滿載的上游廠商;
2.未雨綢繆式的備貨(如豐田),車企直接跳過專業(yè)性更強的Tier 1廠,向晶圓廠等產業(yè)鏈上的各級供應商下單,以保證正常供應。
層級森嚴的汽車產業(yè)金字塔,來源:遠川科技評論
汽車一級供應商和芯片供應商們面對以上種種轉變,再遭遇馬來西亞疫情帶來的停工,只有更加鬧心。
ST、英飛凌、安森美、TI 等 IDM大廠在大馬就有不少負責封測環(huán)節(jié)的工廠。ST的麻坡工廠被政府要求關閉部分生產線后,博世ESP/IPB、VCU、TCU等芯片一度面臨斷供危機。英飛凌最大的后段封測廠——馬來西亞馬六甲工廠在6月中旬受到了“全面行動管制令”的影響,損失了2-3周的產能。
封測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數量的汽車芯片生產出來,還需通過最后一關,即封裝測試,讓芯片得以有真正的應用功能。如博世這樣的汽車零件制造商,在馬來西亞委托眾多外包封測廠進行封測,產能一旦遭到破壞,一家工廠因為疫情關停數天,后續(xù)的產量基本斷供,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
此次疫情給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yè)帶來了長時間的破壞,50多家半導體企業(yè)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響。以最大頭的封測企業(yè)在馬來西亞受影響情況為例,其中受影響的芯片又以汽車芯片最為嚴重。
不僅是芯片數量的匱乏,短缺芯片的類型也變得多樣化。一家車企每周面對缺貨的型號都會不同,只要一顆芯片無法到位,整車制造就會受到影響。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闊步發(fā)展,制造一輛車所需的汽車芯片只增不減,上游擴充的芯片產能,下游的封測也要對應銜接上,大馬的封測就是重要一環(huán)。否則等待上線的車,就會像斷了資金的“爛尾房”,遲遲無法變成市場需要的產品。
02
馬來西亞半導體發(fā)家史和疫情下現狀
縱觀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yè)的歷史,馬來西亞有半導體在此扎根的優(yōu)勢。大量廉價勞動力、便利的海運、完善的基礎設施、穩(wěn)定的政局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些綜合起來就比其他東南亞國家強了不少。
上世紀70年代,英特爾、歐司朗、惠普和國家半導體等企業(yè)就在此建立了其制造業(yè)務。
到了80年代中期,全球半導體產業(yè)形成了日本與歐美兩國對抗的局面,歐美半導體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紛紛向馬來西亞轉移部分產業(yè)。
90年代末期至21世紀初,馬來西亞半導體進入全球IC制造領域并逐步擴展到IC設計。
而目前,馬來西亞的E&E(電子和電氣)行業(yè)在馬來西亞已經有5年的歷史,也以總出口占比39%的大頭成為馬來西亞經濟的支柱之一。
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yè)也有其特點,特別是過去幾十年,除了大廠直接設立的封測廠,其實還有一種外包封測廠的存在,即OSAT(外包半導體(產品)封裝和測試)。
其半導體市場一直由這種勞動密集型的OSAT業(yè)務主導,為跨國公司提供組裝、封測等外包服務。反過來,這些OSAT企業(yè)和跨國公司又創(chuàng)造了對第二類ATE制造商的需求。
OSAT中除了美國的安靠,其余份額主要被我國中國臺灣和本土廠商占據。除此之外,大馬還有大量被動元件廠商(以日本和中國最多)和少量其他環(huán)節(jié)的半導體廠(如安森美和英飛凌的晶圓廠,以及大馬本土晶圓廠SilTerra等)。
以知名的馬來西亞半導體大廠為例,疫情陰影下封測、被動元件受損較大,我國企業(yè)或已開始應對轉單,具體如下(獲取馬來西亞完整產業(yè)鏈圖,后臺回復關鍵詞“馬來西亞”):
一、封裝測試
Unisem:因疫情在9月8日到15日關閉7天的動作,預計將使公司的年產量減少約2%。Unisem為英飛凌和意法等大型公司提供半導體封裝和測試服務。
馬來西亞美光:負責固態(tài)硬盤封測環(huán)節(jié)的馬來西亞美光廠,因為馬來西亞的新冠疫情變得嚴重,不得不減少產能,以確保生產的安全。英特爾的處理器供應總量的50%在馬來西亞封裝,目前暫無公開的受影響情況。
安世半導體:7月28日有投資者提問董秘,據董秘回答,盡管目前各個工廠都處于正常運營中,但后續(xù)疫情的變化和政府政策的不明朗性可能會對公司部分工廠產能及銷售情況造成不利影響。
日月光為代表的臺企:近期有報道指出,以日月光為代表的中國臺灣OSAT企業(yè)正在加緊擴產,以應對來自馬來西亞的轉單。
中國大陸OSAT企業(yè):華天科技、通富微電、蘇州固锝等都暫無受到重大影響,且因為都在大陸有工廠對接,并無大礙。
二、被動元件
村田:因為停工受到影響,但村田的產量在馬來西亞占比不大,村田的出貨主要在日本。
太陽誘電:太陽誘電的產量損失或將由我國的華新科與國巨彌補。
國巨:今年以來,國巨在歐、美、日高階市場需求暢旺帶動下,加上大中華區(qū)客戶動能穩(wěn)健,7月營收以97.7億元創(chuàng)下34個月新高紀錄。針對當前市況,國巨表示,目前市況屬穩(wěn)健,先前已提升產能利用率來滿足客戶,客戶端的庫存亦在健康水位。由于東南亞地區(qū)疫情持續(xù)蔓延,影響全球市場供給,客戶端目前對被動元件優(yōu)先考量的是供貨的穩(wěn)定度。
華新科:所受影響較小。華新科認為,日本MLCC供應目前并未改變,若停工持續(xù)一段較長時間,才有可能造成供需失衡。
旺詮:相比中國大陸的華新科,中國臺灣的旺詮損失較大。7月,旺詮在馬來西亞士乃工業(yè)區(qū)的電阻廠也曾配合工業(yè)區(qū)防疫政策而停工14天,復工后維持60%的人力運作生產。根據凱美預計,此前的停工將影響其整個7月電阻產出降低30%。據悉,馬來西亞廠約占凱美芯片電阻總產能約六成。
三、其他環(huán)節(jié)
除了封測和被動元件生產,馬來西亞其實還有部分晶圓制造廠,如SilTerra、英飛凌等。自近期北方盛世投資入股后,SilTerra芯片廠已經開始恢復生產。英飛凌在馬來西亞晶圓廠是一家精加工廠,有專業(yè)知識和工程師,而后端流程相關工作仍將留在亞洲。
03
馬來西亞半導體要迎來新轉機了嗎?
前文提到馬來西亞半導體發(fā)展的優(yōu)勢,疫情下的大馬半導體產業(yè)也面臨新的考驗。
首先是“轉單”,由于其自身的資金投入不及美、韓,只能依賴外資來此設廠、擴廠,轉移較多需要廉價勞動力進行生產的產能。因此在封測產業(yè)上,面臨著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以及美國分食的風險。
受疫情影響,大馬的部分供應鏈不得不將訂單移轉到中國臺灣MCU廠,預期新唐、杰力、盛群及大中等相關IC設計廠可望因此受惠轉單效益。
業(yè)內人士稱,為給來自馬來西亞的轉單提供額外的產能,包括日月光、超豐電子、菱生精密、華泰電子在內的中國臺灣OAST從8月起已開始安裝額外的引線鍵合機,其中日月光在實施產能擴張方面最為積極。
在大馬設廠的中國大陸企業(yè)目前所受影響不大,也擁有調度部分產能的能力。如通富微電指出,檳城工廠一直在正常運營,沒有停產,蘇州工廠與檳城工廠互為備份,可將檳城工廠部分產品調度到蘇州工廠生產。
其次是間接影響消費性芯片的供需,大馬疫情加劇汽車缺芯,使消費性MOSFET、微控制器產能供給持續(xù)吃緊,甚至直接將消費性MCU、MOSFET交期延長到九個月以上。有業(yè)界人士認為,在馬來西亞疫情充滿變數之下,整體供需情況的變數,也因此可能減緩目前消費性芯片電阻市況偏弱的狀況。
最后,我們把視角拉回整個半導體產業(yè),大家其實更關注馬來西亞后續(xù)的恢復情況。而在疫情持續(xù)的過程中,大馬政府的防疫措施就對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產生了不可小覷的潛在影響。
面對疫情,馬來西亞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來恢復經濟,以疫苗接種的百分比為重點指標,不同程度解除人們的生產生活限制。在疫苗接種逐漸普及的過程中,馬來西亞當局也逐漸放寬了行動管制,針對工廠復工的政策就清晰地表達了“接種率越高,復產率也越高”的利好。
來源: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yè)部
該政策已于8月16日生效。根據不同的接種率,將開放不同程度的產能:
40%-59%的工人接種疫苗,允許以60%的產能復工;
60%-79%的工人接種疫苗,允許以80%的產能復工;
80%-100%的工人接種疫苗,允許全面復工。
馬來西亞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主席拿督斯里王壽苔(DatoSeriSiewHaiWong)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之前政府沒有出臺這項措施,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工廠不是一直在運轉,但接下來幾個月,供應會陸續(xù)增加。
根據近期大摩對馬來西亞晶圓廠設備供應商的調查,在一些工廠的確看到了一線“希望”:
9月結束時,平均產能利用率已恢復至89%,同一數據在8月結束時為51%。而那些主要導致汽車/伺服器供應鏈瓶頸的半導體供應商,如安森美、恩智浦、TI 和 ST 的工廠營運情況都出現了明顯的改善。
馬來西亞總理伊斯梅爾于10月10日下午宣布,將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自11日起取消對該國民眾跨州旅行的限制。伊斯梅爾還表示,即使跨州后出現確診病例回升,馬政府也不會重新采取全國性防疫封鎖措施。
上個月,馬來西亞總理表示,馬來西亞的半導體行業(yè)已經出現了復蘇,外資持續(xù)流入,預計從今年第四季度的復蘇會一直持續(xù)到明年。
全民疫苗接種對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yè)的確有不小的幫助,且以目前防疫的措施來看,政府要求工廠停工的概率降低了。
然而,當下以馬來西亞人口僅3000多萬,日均新增千例甚至破萬例的新冠確診病例數看來,防疫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特別是放寬防疫限制之后,對于馬來西亞政府如何有效控制新增病例,將馬來西亞全國的病例數降至安全范圍也是一個考驗。
機構們對疫情趨緩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發(fā)表觀點,字里行間,可以說是喜憂參半:
《汽車人》認為,馬來西亞半導體工廠疫情改善,產能爬坡,可以緩解汽車業(yè)的燃眉之急。但目前,需要更多芯片的新能源汽車和高檔豪華車增速連續(xù)超預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0%有大概率會提早到來……都對汽車芯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
穆迪分析公司的預測稱,在強勁的 8 月貿易數據之后,出口將繼續(xù)推動馬來西亞的復蘇。“出口增長將繼續(xù)推動馬來西亞的經濟復蘇到 2022 年,盡管 Covid-19 引發(fā)的封鎖導致供應鏈中斷的風險仍然給前景蒙上陰影。”
大摩報告預估,隨著產業(yè)重新開放,馬來西亞晶片封測廠的復蘇,可能將釋放汽車、伺服器被壓抑的大量需求,有望帶領半導體產業(yè)走出短缺危機。
未來馬來西亞半導體的恢復情況如何,能否追回停工落下的產能,值得我們持續(xù)關注。
對于大馬半導體的過去和未來,身處其中的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