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數字IC還是模擬IC?
這是很多同學進入IC行業(yè)的一個難題,后臺也有很多同學問模擬IC和數字IC的區(qū)別。
本文就從大家比較關心的內容入手,分析這兩個方向的異同。
分別研究什么?
在時間和幅值上都是連續(xù)的信號,就是模擬信號。而在時間和幅值上均離散(不連續(xù))的信號,就叫數字信號。
相應的,處理模擬信號的電子電路就是模擬電路,處理數字信號的就是數字電路。
模擬電路一般研究的重點是信號在處理過程中的波形變化以及器件和電路對信號波形的影響。所追求的并不是最高的工藝節(jié)點,而是工藝、設計、版圖、模型、封裝等所有產業(yè)鏈上面各個部分的完美結合。
模擬電路IC是處理和提供模擬信號的器件,比如運算放大器、線性穩(wěn)壓器、基準電壓源等。
而數字電路著重研究的是各種電路的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邏輯關系。所追求的更多的則是系統架構,算法的優(yōu)化,對于工藝則是無止境的追求最小的線寬,最小的功耗,最小的傳輸延遲。
數字電路IC就是處理數字信號的器件,比如CPU、邏輯電路等。
簡單總結一下,如果你喜歡研究電路性能,喜歡沉下心深入挑戰(zhàn),那模擬IC就很適合你。如果你想更多地涉及知識面,喜歡解決問題,就可以選擇數字IC。
從研究難度上來說,模擬 > 數字。
崗位設置與門檻
模擬IC和數字IC的具體設計流程也有比較大的差異:
模擬IC的設計流程大致要經歷:電路設計→仿真→版圖設計→后仿真→流片。
而數字IC的流程就更加細分了:前端設計→驗證→綜合→DFT→后端→后仿真→流片。
依據具體的工作流程和內容,兩個方向也各自有比較固定的崗位:
模擬IC:模擬設計、模擬版圖
數字IC:前端設計、功能驗證、DFT設計、后端設計
一般情況下,搞模擬設計是一定要碩士起步的,博士最好。很多碩士學了模擬之后才覺頭禿,甚至業(yè)內會戲稱一句“有天賦學模擬”。無論是學歷門檻還是知識門檻,模擬都非常“頂”。
雖然數字前端設計也要求碩士起步,但是剩下的崗位(驗證、DFT、后端)對本科是比較友好的。
從入行門檻上說,模擬 > 數字。
市場需求量
數字IC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在很多領域甚至取代了模擬,這是電子技術發(fā)展的結果。
從整體規(guī)模而論,模擬電路一般不大,幾個人就可以完成一個產品的設計。但難點在于非理想效應過多,這就需要工程師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平均學習曲線長達10-15年。
而數字電路一般規(guī)模較大,工具運行時間比較長,工藝的要求也很復雜,所以基本由團隊共同完成,并且需要部門之間完美地配合。
這樣的特點造就了一個優(yōu)秀的模擬電路的產品,背后站著的必然是一個對于工藝、設計、版圖、模型以及封裝都極其熟悉的優(yōu)秀設計師,而數字電路的產品背后則是一支高度配合協作的團隊。
而且,模擬IC廠商細數國內外知名的就那么幾家。國外主要是德州儀器(TI),亞德諾半導體(ADI),英飛凌等;國內大廠主要有艾為電子,杭州士蘭微電子,圣邦微電子,全志科技等。其余就是一些中等以下規(guī)模的公司,比如納芯微,榮湃等。
反觀數字IC設計,國內外知名公司數不勝數,Nvdia,AMD,NXP,海思,紫光展銳,中興等。小公司更是數不勝數。
從市場需求量來看,數字 > 模擬。
薪資和職業(yè)發(fā)展
近年來微電子在國內也算熱門行業(yè),無論數字還是模擬,薪資都是非常可觀的。
數字IC入門更容易一些,所以前期積累知識和經驗相對模擬也會更快,前5年數字的薪資待遇漲幅更高。
模擬需要長期的積累,前幾年要能夠坐得住“冷板凳”,之后就是越老越吃香。物以稀為貴。模擬越難做,有經驗的模擬工程師就越值錢。
目前就應屆生而言,同等學歷條件下,兩者薪資相差并不算太大(針對設計),薪資浮動范圍基本就在30-60W之間。
如果是具備經驗的工程師,那就要看具體的個人履歷了,跟過的項目、積累的經驗不同,薪資漲幅也不一樣。整體來說,10年經驗年薪百萬基本沒什么問題。
現在甚至已經有很多工程師沒有達到10年,薪資就已經能拿到百萬。
薪資和職業(yè)發(fā)展上來說,兩者相差不大,如果非要對比一下的話,模擬 > 數字。
誠然,大多數人都是以就業(yè)和薪資作為源動力的,任何方向的學習都需要付出時間、精力乃至發(fā)量。
引用某位大佬的話:
“數字和模擬芯片的門類多的你不可想象,復雜性也無高下之分,一個人窮盡一生也不可能搞定某一個細分領域的所有知識和產品,更別說數字和模擬這么大的概念。
你的目標是就業(yè),不是想搞點原創(chuàng)性的東西或者成為行業(yè)內的專家。這么一個訴求,無論學哪一個,只要一門深入下去,就業(yè)和賺錢都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