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寶
編輯 / 阿寶
出品 / 阿寶1990
1、汽車銷量的冬天已經(jīng)過去,春天還遠么,2021年及未來5年整體銷量趨勢
原購車群體主體60-70后加速老齡化,快速退出中國車市 ,后續(xù)主要是低速電動車的老年樂購車為主;
原購車主體80后步入增購換購的階段,但是對于增量貢獻非常有限,想想上有老下有小,增購換購的主體也是非常有限的。
新增量主體90后人口逐年減少,持續(xù)稀釋車市消費根基;
社會財富正在加速分化,部分和抑制銷售主體的中低端車市,特別是中美貿(mào)易中和這次疫情影響下的加工制造業(yè)群體,該領域的就業(yè)群體對于車市貢獻巨大,給車市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2020年遇上疫情,否則直接總銷量應該是超過2019年,2020年我國汽車生產(chǎn)與銷售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別收窄5.5和6.3個百分點,這個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非常大的韌性和內(nèi)動力了。
大家知道,汽車是中國市場上普通消費者除了房子以外的最大消費品,是不是,一個汽車至少10萬以上,當然土豪另說,一個手表就幾百萬就比車貴多了,而且乘用車和房子非常像,都是可以加杠桿購買的可選消費品,所以乘用車銷量對于宏觀經(jīng)濟變動高度敏感。
首先說說和宏觀經(jīng)濟上的影響,2018年以來GDP單季度增速逐季度下降,19年Q3季度GDP增速在6%,是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乘用車是可選消費品,并且價格較高(15-19年乘用車銷售均價在14萬左右),可加杠桿購買(目前中國汽車金融滲透率在40%左右),所以乘用車的銷量變動對宏觀經(jīng)濟增速、對貨比增速的變動非常敏感,因此在宏觀經(jīng)濟增速持續(xù)下行的現(xiàn)實情況下,乘用車終端收到比較明顯的負面影響。
在統(tǒng)計上,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速和貨比M2增速和宏觀經(jīng)濟景氣指數(shù)(統(tǒng)計局發(fā)布)都存在較強相關,通過長城證券所的研究資料,發(fā)現(xiàn)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速與M2同比增速線性相關最強,兩者的相關系數(shù)為0.74。
好了,我們來看看車輛和GDP、房子三者的增速關系,從2006-2019年三者整體周期輪回是同步的,一輪周期長度約3-4年。2008年,2012年,2015年均是乘用車歷史上周期交替的時間點。2005-2008年受宏觀經(jīng)濟高增長帶來乘用車首次購車需求陡增。2009-2012年受4萬億財政政策+汽車下鄉(xiāng)政策+購置稅補貼政策導致2009-2010年透支了2011-2012年需求引起了周期性變化。
2013-2015年乘用車需求隨著宏觀經(jīng)濟自然周期變化而變化,但2015年周期下行因10月份開始新一輪購置稅補貼政策而戛然而止。2016-2019年因新一輪購置稅補貼導致2016-2017年嚴重透支了2018-2019年需求,疊加2015年周期下行尚未反應的調(diào)整,導致這輪乘用車需求下行長度和深度歷史之最。
我們將乘用車2008-2019年大致分為兩段,前端2008-2013年,后端2014-2019年,可以更加細致觀察乘用車每輪周期變化的詳情。兩段而言,前面有點類似手機的功能機狀態(tài),是需求暴增的階段,只要能造出車就能賣出去,比如當年的銀翔,第二個階段就是到智能機的勝出階段,比如現(xiàn)在剩下的華為,OPPLE,小米等等。
會發(fā)現(xiàn)一個比較明顯的的規(guī)律是,國內(nèi)乘用車從成長期向成熟期切換,汽車相關補貼政策對需求帶動邊際效應逐步遞減,每一輪補貼政策會透支未來需求,正常會影響1-1.5年,若忽略2015年短期下行,將2014-2019年的乘用車看成一個完整大周期,前期2014-2016年可看作景氣上行期間,2017-2019年可看景氣下行期,所以從整個周期來看2020年即將屬于上行期間。
低端&高端消費企穩(wěn)回升,中端消費占比減少。
①10萬元以下消費占比從2017年初高點45%持續(xù)下降至2019年7月28%見底,并逐步企穩(wěn)回升至2019年12月份的30%。
②10-15萬元消費占比從2017年的27%緩慢提升至2019年Q2的30%,2019年H2以來占比快速提升至39%;
③15-20萬元消費占比2017年初8%逐步提升至2018年Q2高點12%,近1年來多一直在10%中樞微調(diào)。
④20-30萬元消費占比從2017年初11%持續(xù)提升至2019年Q2高點18%,2019年H2快速下降至12%
⑤30萬元以上消費占比從2017年Q2高點近10%下降至2018年6%,2019年以來持續(xù)提升至10%。
三四五線城市銷量占比從2017年初60%持續(xù)下降至2019年Q3的52%附近,2019/7-2020/1已企穩(wěn)回升,為什么說三四五線城市占有量企穩(wěn)了,對于整個銷量就回暖了,你看看上面售價的分布數(shù)據(jù)就知道了。
從汽車銷售價格占比來看0-10&10-15萬元以下的車輛占比最高,接近69%的占比,而且在三四五線城市是最高的,所以說三四五線城市企穩(wěn)了的原因是0-10&10-15萬元以下的價格銷量占比企穩(wěn)了,而且從今年3-4月份的銷量排名來看,朗逸、軒逸、寶來、速騰、卡羅拉,哈弗H6前面這幾名全部都是這個價格區(qū)間的車。
20-30萬元的車占比下降主要是車子很多價格都下降到15-20萬期間,同時換購的人員都普通是80后,此時消費能力強,主要是選擇30W以上的車型了,所以看到30W以上的車占比持續(xù)上升。
汽車銷量增速從2016年9月的增速高點一路下跌持續(xù)三年,在19年年底有企穩(wěn)的跡象;從月度銷量來看,在2020年3月以來就一直處于正增長,2021年4月份增速有下降是由于3月份庫存消耗太多,缺芯片導致,預計2021年銷量是3%的增長幅度
2021會有明顯增速,2022和2023年會保持比較穩(wěn)定的趨勢,而在2024年會由于智能汽車L3-L4級別的發(fā)布,會開啟新一輪的汽車市場繁榮,達到10%的增長速度。
2、智能座艙中 液晶儀表&中控顯示屏配置率整體市場份額
從汽車座艙升級路徑情況來看,座艙產(chǎn)品正處于智能時代初級階段
汽座艙將擺脫“駕駛”這一單場景,逐漸進化成集“家居、娛樂、工作、社交”為一體的智能空間。
主流車企新產(chǎn)品廣泛采用 大尺寸屏幕、語音交互觸控等功能,部分型同時配置使HUD
座艙芯片以英偉達和高通為主,特斯拉等新勢力車企設計風格突出,中控盤與儀表整合一。
統(tǒng)計近兩年車企對外宣稱的智能駕駛艙車型,目前搭載智能駕駛艙主要三類企業(yè):
新能源/新勢力車企:蔚來、理想、小鵬、哪吒、天際
自主品牌:從緊湊型到中型,價格10萬就可以上智能座艙,基本自主品牌都有多屏的智能座艙車型。
合資/外資品牌;BBA中高端車型搭載,普遍價格30萬以上。
座艙的屏幕會越來越多
隨著智能汽車的快速發(fā)展,汽車需要展示的信息越來越多。顯示屏可以讓駕乘人員快速獲取豐富信息的主體媒介,大屏、高清顯示、多屏幕組合、曲面顯示等將會是現(xiàn)階段一個長時間的發(fā)展走向。
汽車座艙內(nèi)部是車載顯示屏應用的主要區(qū)域,其中前排空間為儀表、中控、副駕、內(nèi)后視鏡,A柱以及風擋顯示HUD;后排則主要是座椅娛樂系統(tǒng)、扶手屏等,一個汽車最多屏幕可以達到16個屏。
座艙屏幕的出貨占比情況
車TFT LCD汽車顯示器面板出貨量在2022年將達到2.2億臺,主要用于中控顯示和液晶儀表,HUD和電子后視鏡增長非常快,但是如果要快速占領市場份額,一定要選擇中控顯示屏&液晶儀表屏進行突破。(而且這里液晶儀表一定要是分體機的形式,如果是一體機,這里主機廠不會把屏單獨給其他tier1供貨,一定是液晶儀表廠家進行供貨)
從這里可以看到中控導航的顯示屏的配置率在2020年已經(jīng)超過了80%,液晶儀表這部分還不到30%,其他流媒體后視鏡(由于價格和效果并不佳,裝配非常慢),而且液晶儀表后續(xù)的增加率會非常快,預計2025年達到70%的配置率(這部分單獨是屏的部分占液晶儀表的20%左右)
智能座艙--顯示屏產(chǎn)品滲透率和市場規(guī)模預測
這里中控娛樂系統(tǒng)按照1500,液晶儀表系統(tǒng)按照3000進行的金額來評估市場空間,目前2019年液晶儀表+中控有400億左右,而整個駕駛艙的空間是500億,所以目前德賽西威53.7億收入,占整個市場10%左右份額。
目前雙聯(lián)屏的售價在1500RMB上下,中控導航單屏方案是800,后座娛樂屏400RMB,懸浮式的液晶儀表的屏600RMB(這個按照整個液晶儀表20%占比計算,因為很多液晶儀表是一體機形式,無法獲得市場),所以按照目前的滲透率,單價計算,2021年整個座艙中控顯示屏208億 +后座娛樂屏 6.72億+ 液晶儀表屏 33.6億 = 240億的中國市場份額,而且按照每年10%的市場份額在增加。
3、主流車廠的中控&液晶儀表屏的尺寸及趨勢匯總
奔馳
奔馳A級 10.25+10.25
奔馳C級 12.3+10.25
奔馳GLA 10.25+10.25
奔馳E級 12.3+12.3
奔馳S級 12.3+12.8
1、奔馳的儀表幾乎都為液晶儀表,幾乎所有車型都有HUD的選配,用戶可選擇性加裝HUD。
2、顯示屏都為標準屏尺寸,無定制尺寸。
3、雙連屏為奔馳首創(chuàng),引領了雙連屏的熱潮,但部分車型又開始回歸分體結(jié)構。
寶馬
寶馬1系
寶馬5系
寶馬X3
寶馬X7
1、寶馬儀表除個別車型使用機械儀表外,和奔馳一樣,大部分車型均使用了液晶儀表,且高配車型有HUD配置。
2、中控屏尺寸個別車型使用8.8寸,其他車型均為標準屏10.25和12.3寸。
3、寶馬作為奔馳的競爭對手,造型上不可能使用雙連屏結(jié)構,延續(xù)自己一貫的懸浮中控屏結(jié)構。
奧迪
奧迪A3
奧迪A6L
奧迪Q3
奧迪Q5L
1、奧迪儀表幾乎全部使用了全液晶儀表,多為12.3寸,部分配置為10.25寸,幾乎所有車型均可選裝HUD或者高配配置HUD。
2、中控屏尺寸大部分為10.1寸,個別為定制化的8.8和8.3寸屏。
3、獨立的控制屏是奧迪首發(fā),目前在相對跟高售價的車型上有裝配。
大眾
大眾帕薩特
凌度
大眾輝昂
新能源ID4X
大眾途昂
1、大眾售價較低的車還配有3.5寸單色屏+指針的儀表,中高端車型配置了7寸或10.25寸儀表,大部分車型高配都配有HUD。
2、中控只有8寸為標準尺寸,其他尺寸如9.2和12寸為定制化尺寸。
3、大眾所有車型顯示屏均為分體結(jié)構,無雙聯(lián)屏結(jié)構。
卡羅拉/雷凌
凱美瑞
漢蘭達
亞洲龍
1、豐田儀表以機械指針搭配顯示屏為主,部分配置為10.25寸,售價較高的車型開始配置HUD。
2、中控屏尺寸9寸和10.1寸為主,混動車車型配置定制的12.1寸豎屏結(jié)構。
3、豐田全系無雙連屏結(jié)構。
北京現(xiàn)代
途勝
伊蘭特
名圖
索納塔
1、感覺北京現(xiàn)代還是比較重視中國市場,儀表配置多為液晶儀表,中控屏也較美系車要大。
2、顯示屏都為標準屏尺寸,無定制尺寸,有利于成本控制。
3、顯示屏造型跟隨國內(nèi)自主品牌發(fā)展趨勢,多為雙連屏結(jié)構。
雪佛蘭
探界者
克魯澤
邁銳寶
1、雪佛蘭的儀表配置多為機械指針+小屏。
2、中控屏尺寸為8寸,帶硬按鍵和旋鈕,部分車型為框貼結(jié)構,帶全貼合的產(chǎn)品一體黑效果也不理想。
別克
君威
昂科拉
新車
1、別克和雪佛蘭類似,儀表配置多為機械指針+小屏,部分車型高配配置HUD。
2、中控屏尺寸為8寸,帶硬按鍵和旋鈕,部分車型為框貼結(jié)構,部分車型開始使用10.25寸屏。
3、其中在車展上看到一款車使用了雙連屏結(jié)構(忘記具體車型),標明別克還是很重視中國市場,逐漸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喜好來定義產(chǎn)品。
福特
福克斯
福睿斯
探險者
銳界
金牛座
翼虎
1、福特儀表也開始大量使用全液晶儀表,配置HUD的車型較少。
2、中控屏小尺寸比較少,比較多的車型使用豎屏布置的結(jié)構,均為標準模組。
3、部分車型有使用雙聯(lián)屏結(jié)構。
4、從儀表、中控屏和雙屏結(jié)構來看,福特在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期望重新找回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長城
魏摩卡 9.2+14.6+9
魏瑪奇朵 9.2+14.6
魏拿鐵 9.2+14.6+9
歐拉新款 8.88+9寸
歐拉白貓 7+9寸
歐拉黑貓 9寸
歐拉好貓 7+9寸
1、魏為長城的高端品牌,中控顯示屏尺寸較大,儀表屏為9.2寸長條形顯示屏,搭配HUD作為輔助顯示,并配有一塊前排控制屏。
2、歐拉為長城電動車品牌,主打個性化設計,目標為女性市場,女性對顯示屏尺寸追求不那么強烈。
3、哈弗品牌為長城主打品牌,以性價比為主,顯示屏尺寸選擇常規(guī)的8、9、10.25、12.3寸屏等,有利成本控制。
廣汽
廣汽GA4
廣汽M8
廣汽GS4
廣汽GS8
1、廣汽的儀表主要是3.5寸小屏搭配機械指針,7寸+斷碼,12.3寸儀表幾種規(guī)格,儀表形態(tài)較常規(guī),無HUD配置。
2、中控屏為常規(guī)的標準尺寸8、10.25、10.1、12.3寸屏幾個尺寸。
3、產(chǎn)品形態(tài)有分體、形似雙連屏、一體化雙聯(lián)屏。
吉利
繽瑞
帝豪
領克
機氪
星越
1、吉利的儀表主要是3.5寸小屏搭配機械指針,7寸+斷碼,12.3寸儀表規(guī)格,部分定價較高車型配置有HUD,極氪儀表8.88寸長條形屏,標配HUD進行搭配。
2、中控屏除了常規(guī)的標準尺寸8、10.25、10.1、12.3寸屏幾個尺寸,還有領克定制的12.7寸和極氪定制的15.4寸屏。
3、吉利造型均無雙連屏結(jié)構。
上汽
榮威RX5
榮威MARVEL X
名爵
1、上汽的儀表主要是3.5寸小屏搭配機械指針,7寸,12.3寸儀表規(guī)格,儀表規(guī)格和造型比較常規(guī),無HUD配置。
2、中控屏選用的常規(guī)的標準屏有8、10.1、10.4、12.3寸屏幾個尺寸,較多車型使用豎屏布置,有10.1和14.1幾個規(guī)格。
新造車勢力
極狐12.3+20.3+10.1+HUD
高合HiPhi X
理想
零跑C11 10.25+12.8+10.25
1、新勢力造車,均為全液晶儀表,一般為標準顯示屏尺寸,部分車型售價較高追求配置,配別有HUD。
2、大部分的造車新勢力主打智能化汽車,關于副駕娛樂需求,配有副駕屏。
3、部分車型追求高配置,配置有一塊獨立的控制屏。
4、顯示屏造型多為一體連體貫穿式,增加車內(nèi)科技感。
智能座艙儀表和中控顯示屏總結(jié)
1、BBA一線品牌,儀表絕大部分都為液晶儀表,中控、儀表顯示屏的尺寸也多為10.25、12.3,其次為10.1寸,定制化的尺寸較少
2、美系車中雪佛蘭和別克液晶儀表還較少,中控顯示屏尺寸也較小,以車廠自己的主見來定義,福特車開始重視消費者的需求,液晶儀表,大尺寸中控屏和產(chǎn)品造型迎合了中國消費者的喜好。
3、北京現(xiàn)代也標記重視中國市場,液晶儀表、大尺寸中控屏及產(chǎn)品造型根據(jù)中國消費者的喜好來定義。
4、德系和日系車是中國市場合資品牌的主力,以大眾和豐田為代表的車廠,較好地結(jié)合了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自己的主見,顯示屏尺寸定義不超前但也不落后。
5、自主品牌中已大量裝配液晶儀表,尺寸多為10.25和12.3寸,幾乎沒有突破12.3寸,部分車型反而在走小尺寸全液晶儀表搭配HUD的方式。
6、中控屏已10.25和12.3寸屏為主,其次為10.1寸屏,部分車廠在追求更大尺寸的中控屏,如14.6寸等,顯示屏以橫屏布置為主,上汽的車較多配置以豎屏布置。
7、造型新勢力追求科技感,力求通過顯示屏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更多地考慮了車內(nèi)智能網(wǎng)聯(lián)化,并大量配置獨立的控制屏,定制化的尺寸較多。
8、BBA一線品牌和大部分的合資品牌已大量裝配HUD產(chǎn)品,自主品牌以長城和吉利為代表已開始逐漸裝配HUD,其他自主品牌暫未發(fā)現(xiàn)HUD量產(chǎn)的車。
4、顯示屏零部件的市場競爭對手,毛利率情況,企業(yè)機會點
顯示屏和主機分離是成為一個趨勢
大家都知道汽車開發(fā)一個車型涉及大量的技術集成、零部件設計、試驗驗證等,所以汽車開發(fā)具有耗資大、周期長,開發(fā)風險高等特點。以往的汽車廠家推出一款新車至少需要5-10年,周期很長、工作量很大。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車企,車型更迭的速度非常快,這個都是得益于底盤平臺化。
如寶馬的UKL前驅(qū)平臺、CLAR后驅(qū)平臺,豐田的TNGA架構、吉利的CMA平臺,奔馳的MFA、MRA、MHA、MSA平臺等,以豐田的TNGA平臺架構為例,初期使零部件通用比例達到20%-30%,最終將達到70%-80%,這對于企業(yè)節(jié)約成本,降低研發(fā)周期起到關鍵作用。
而現(xiàn)在一個平臺車型的迭代周期是3-4年,車型小改款是1年左右,越來越多的車廠選擇把顯示屏部分進行標準化,這樣IP造型、顯示屏的成本都能固定下來,而每次升級改款只需要修改主機,因為現(xiàn)在域控制或者單芯片的算力越來越強,主機升級換代的需求是必然,顯示屏是顯示內(nèi)容部分,這部分相對簡單一些,只要規(guī)劃好對應的造型、尺寸、分辨率是可以做到平臺化共用的,節(jié)省成本。
原來的座艙里面的控制器基本上是分開的,導航主機是一家,液晶儀表是一家,同時還有一個AVM全景一家,還有TBOX等,這里線束連接就非常復雜,而且不同供應商直接的協(xié)調(diào)調(diào)試也非常復雜。
上圖是域控制產(chǎn)品形態(tài),這樣無論是走線,還是調(diào)試都非常方便,最關鍵就是OTA非常好做,而且降低成本。
以智能座艙為切入點提升用戶體驗成為企業(yè)制勝的關鍵點:
一方面,“一芯多屏”成為趨勢熱點。車載顯示屏從單一、小型的平面矩形屏幕逐步向多個、大型曲面屏轉(zhuǎn)變。因為傳統(tǒng)分離式的座艙集成,多個座艙系統(tǒng)之間如“孤島”一般相互獨立導致通信成本高,而“一芯多屏”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以通信成本低、時延短, 可以更好地支持多屏聯(lián)動、多屏駕駛等復雜電子座艙功能;
另一方面,汽車企業(yè)在追求炫酷科技帶來的震撼感、科幻感的同時,開始圍繞改善用戶體驗密集發(fā)力,更加強調(diào)用戶的便捷度、舒適感、娛樂性,從消費者觀感體驗以及心理體驗出發(fā)進行產(chǎn)品開發(fā)和服務設計,更加增 進用戶黏性。
未來,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以及出行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消費者對汽車的認知將逐漸從“單一的交通工具”向“移動空 間”轉(zhuǎn)變,而座艙則是實現(xiàn)空間塑造的核心載體。如何根據(jù)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乘客提供專屬出行方案成為產(chǎn)業(yè)應用落地的主攻方向。
智能座艙--全液晶儀表發(fā)展
1、液晶儀表尺寸越來越大,從最開始的7寸、9寸朝著12.3寸變化
2、液晶儀表合資品牌滲透節(jié)奏明顯慢于自主品牌,均處于快速提升期
1、國內(nèi)品牌公司的占有率非常低,主要還是外國品牌為主,主要有德賽、航盛、友達、競爭比較比較大;
智能座艙--中控導航競爭對手
整體來看, 在各類座艙產(chǎn)品中智能中控屏的滲透率遠領先于其他產(chǎn)品,整體滲透率達到了67.7%,其中自主品牌車型的中控屏滲透率達到了80.64%,合資品牌為59.25%,由此可見中控屏是自主品牌車型在尋求產(chǎn)品差異化過程中十分倚仗的產(chǎn)品,按價格區(qū)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合資品牌在15萬元以下車型中控屏的滲透率遠遠低于自主品牌,未來幾年合資品牌中低端車型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
機會點:合資車的中控的顯示屏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潛力,而且合資車最近幾年的國產(chǎn)化率會逐步由國外供應商切換為國內(nèi)供應商,德賽西威進入一汽和廣汽豐田,整整用了3年時間,今年才有產(chǎn)品量產(chǎn),合資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潛在機會突破點,當然質(zhì)量要求非常高。
全球車載娛樂系統(tǒng)來看市場相對分散,巨頭的份額一般在8%-10%左右,代表的企業(yè)包括哈曼、阿爾派、博世、三菱電機、電裝等;
智能座艙-中控顯示屏市場份額
可以看到在國內(nèi)中控顯示屏這個市場份額里面,德賽西威占比最大,占據(jù)10%的市場份額,哈曼、東軟、北斗星通、佛吉亞、摩比斯等等,這些市場都非常非常分散,而且只要搭載一個車型出貨20W以上的車型,就可以有一席之地,所以重點是要找到量大的車型進行搭載突破,而且車廠顯示屏tier1供應商不像互聯(lián)網(wǎng)贏者通吃的局面,未來5-10年都是割據(jù)的狀態(tài)。
5、智能座艙--顯示屏需要重點突破的車廠及車型
轎車市場20年銷量排名前15
從20年轎車銷量前15排名來看,售價絕大多數(shù)在10-15萬區(qū)間。
SUV市場20年銷量排名前15
從20年SUV銷量前15排名來看,售價絕大多數(shù)在12-22萬以內(nèi)。
新能源汽車20年銷量排名前10
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有分兩類群體,其一為實用性為主的消費者,實用型的消費者購買電動車主要是集中在限牌城市,會以燃油車+牌照價來設定新能源的目標價,所以銷量較高的基本上為傳統(tǒng)車企定價不高的電動車。其二為享受型的消費者,對價格不是太敏感,追求的是使用感受或者品牌。
1、如果要開拓市場,必須要主流車廠的所有顯示屏的競爭對手,尺寸做完整的分析,同時針對車廠的質(zhì)量要求、采購流程、定點流程、以及項目招投標的關鍵性人物做思維導圖分析,才能有合適的機會做進去。
2、目前車廠不同車型的工程師是誰、采購是誰、誰負責拍板決策、當然如果能拿到競爭對手的價格是最好的。
3、不同車系的供應商策略不同,自主品牌選擇國產(chǎn)的供應商比例會大很多,建議可以從長城、奇瑞、江淮等車廠進行突破。
汽車零部件財務指標特性分析
可以看到無論是車廠還是零部件公司,研發(fā)投入占總體支出的費用比例都是超過60%以上,因為車載零部件有一個特性,很多研發(fā)都需要開模,而且研發(fā)人員的工資會比消費電子行業(yè)高10%-30%的工資,特別是近期這么多企業(yè)宣布造車,用工成本會進一步加劇。
無論汽車整車毛利變化怎么樣,在汽車整體零部件的毛利從2011年到2020年都是保持在20%的上下波動,相對比較合理的一個區(qū)間水平,凈利潤變化波動比較大,從3.4%到8.2%變化。
1、由于是TOB的業(yè)務期間費用率,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fā)費用+財務費用+勘探費用,這里主要是銷售和管理費用占比比較大,而且汽車零部件期間費用率從10%漲幅到了15%。
汽車零部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特性,就是應收賬期非常長,平均都是95天左右,常見的是3個月賬期+3個月承兌,應付賬期如果銷量不大,很多芯片廠家非常強勢,需要預付款方式,所以整個現(xiàn)金流非常緊張。
重要競爭對手德賽科技產(chǎn)品及財務分析
1、德賽西威的產(chǎn)品線非常豐富,顯示屏屬于車載信息娛樂系統(tǒng)中,車載導航也劃分在這個系統(tǒng)中,他們的顯示屏模組都是自制的,買外面的FOG液晶玻璃,同時找背光廠家制定背光,自己做模組方面的組裝,所以顯示屏是具有一定的成本優(yōu)勢。
可以看到車載信息娛樂系統(tǒng)總體收入是45.94億,根據(jù)車載娛樂系統(tǒng)帶屏出貨267.7萬臺,按照平均700RMB一臺的屏價格估算,這里面顯示屏的收入是在18.73億RMB,占據(jù)國內(nèi)10%左右顯示屏的份額,而且平均毛利率在24.58%,已經(jīng)算非常高的毛利率產(chǎn)品了。
1、德賽西威的毛利率在整個競爭對手里面都是高出5個點的,凈利率基本上可以保障在6%以上,非常具有先發(fā)優(yōu)勢;
德賽西威的客戶都非常優(yōu)質(zhì),特別是廣汽和大眾,無論是毛利率還是付款條件都非常好,整個行業(yè)里面某車廠的付款條件最差,口碑也最差,優(yōu)質(zhì)的客戶資源也讓毛利率有保障,當然合資車廠的門檻也最高,質(zhì)量要求也最高。
顯示屏的重要上游屏的資源
1、車載顯示屏主要應用在中控屏、組合儀表盤、娛樂系統(tǒng)等汽車內(nèi)飾,在汽車越來越智能化的趨勢下,車載顯示越來越表現(xiàn)出消費電子的特性,中控大屏、雙聯(lián)屏等車載顯示的面積和總量正在同步增長。
主流的車載顯示屏廠家是JDI 、天馬、友達、LGD、群創(chuàng)(目前國產(chǎn)的華星光電、BOE也逐步涉及車載顯示屏)
2、前期做項目建議直接購買顯示屏模組的方式,當有資源和足夠開發(fā)周期的項目的時候才購買FOG的形式,外發(fā)背光設計,自己進行對應的組裝,非常具有成本和質(zhì)量管控優(yōu)勢。
現(xiàn)在車載顯示屏整個市場非常多的競爭對手,有顯示屏廠,有傳統(tǒng)tier1,也有觸摸屏廠家,也有貼合的廠家,現(xiàn)在還處于魚龍混雜的時代,鹿死誰手未可知。
您的每一次點贊和再看,轉(zhuǎn)發(fā)、都是對我的肯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