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能夠看到的是,不只是資金實力,產品力、組織體系的效率,多重維度的考核標準正在重新判定這場造車長跑的排位與規(guī)則。另一方面,比起務虛的未來規(guī)劃,市場也更愿意用實在的財務數據來衡量其價值。
在近日理想、蔚來接連發(fā)布的兩份財報中,兩家風格迥異的公司也交出了不一樣的成績單。
繼2019年之后,出手向來闊綽的蔚來虧損再次超過百億,達到144.37億元。疊加收入不及預期,蔚來2022年第四季度的汽車毛利率直接從上季度的16.4%跌至6.8%。
健康的毛利率對企業(yè)來說至關重要。而另一邊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瘋狂輸出的背后,也離不開理想2022年第四季度再次實現(xiàn)單季盈利,2022年全年毛利率也來到19.4%,即將邁入其口中“車企20%毛利率”的健康水準。
不過長遠來看,邁過了從0到1的發(fā)展階段,在走向千億規(guī)模的路上,各家仍面臨著接連不斷的挑戰(zhàn)。
不賺錢,畫餅白搭
當智能汽車市場的廝殺更加殘酷,市場對其判斷的依據也更為現(xiàn)實,脫離了銷量與利潤,再多的規(guī)劃似乎都變得乏善可陳。
3月1日,財報發(fā)布后,面對營收、毛利、盈虧均低于市場預期的表現(xiàn),蔚來創(chuàng)始人、CEO李斌雖然立下今年銷量翻倍增長的目標,但第二天,蔚來港股還是大跌13.17%,股價一度下探至68.7港元,創(chuàng)下港股上市以來新低。
類似的事情,也發(fā)生在特斯拉身上。在近日備受矚目的投資者日活動上,當拉滿預期的新車型、新一代平臺、4680電池新進展全都跳票,對于馬斯克描畫的缺少細節(jié)的宏圖計劃,資本市場率先給出反應,特斯拉股價一度暴跌5.9%。
對于追求長期目標的公司來說,這并非完全不能理解。只是眼下蔚來距離盈利目標漸行漸遠,未來雖有樂觀預期,但短期來看,蔚來一季度指引銷量為3.1-3.3萬輛,前兩個月,蔚來交付量分別為8506輛和12157輛,以此計算,3月預計交付量在1.03-1.23萬輛之間。
這并不樂觀。蔚來目前在售車型數量雖多達六款,但NT1.0 平臺的 “866”(ES8、ES6、EC6)面臨換代,NT2.0 的 “775”(ES7、ET7、ET5)產品中,曾被視為最具有爆款潛質的主力車型ET5,并未擔起快速拉升銷量的厚望,目前交付遠低于單月1萬的目標。
究其原因,長期受制于各種交付和供應鏈問題,蔚來頻頻出現(xiàn)“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現(xiàn)象。
李斌承認,為了配合NT 1.0平臺車型向NT 2.0平臺轉變,現(xiàn)在主要生產除ET5以外車型的F1工廠,“在一季度產量不是很多”。
薄弱的生產直接影響到產品的交付節(jié)奏。新款ES8和EC7從上市到發(fā)布要等半年之久,ET5從上市到正式交付甚至用了近10個月,這無疑消磨了用戶熱情,也給競品車型留足了時間。
相比之下,理想L9/8/7三款產品從正式上市到開啟首批交付的所用時間分別為2個月、1個多月、不到1個月。配合產能快速爬坡,L9/8兩款產品在第一個交付完整月就實現(xiàn)交付破萬。
正是基于此,憑借三款車,理想已經向月交付3萬的目標發(fā)起沖擊。在李斌看來,蔚來豐富的產品組合也擁有月交付3萬輛以上的實力,但從過往種種來看,實現(xiàn)目標的前提是,首先要解決上述問題。
相比理想對毛利率的執(zhí)念,蔚來超100億虧損背后,除了銷量不及預期,還有需要為出海、新品牌、電池、手機等業(yè)務持續(xù)輸血的擴張布局。體現(xiàn)在財務數據上,便是其幾乎腰斬的毛利率和同比下滑的毛利潤。
最終的結果就是,蔚來的現(xiàn)金儲備較上年同期減少了約100億元,截至四季度末為455億元。同期,理想的現(xiàn)金儲備達到584.5億元。
短期來看,第一季度蔚來處于從NT1.0向NT2.0切換的平臺轉換期和產品換代的重要過渡階段,伴隨著低銷量指引,每臺車的攤銷成本也被拉高,同時主力交付車型ET5的毛利率也相對偏低,財務表現(xiàn)也將繼續(xù)承壓。官方預計一季度營收介于109.26億-115.43億元。
車海里見分曉
今年各家產品線再度豐富,但競爭對手環(huán)伺,也對新勢力的戰(zhàn)術、打法和執(zhí)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蔚來首先是加快新車的上市和交付。在李斌看來,充換電體系、產品力的穩(wěn)定和領先以及產品陣容的擴產,會是蔚來實現(xiàn)增長的驅動力。
其透露,今年5月和6月,除了EC7和新款ES8開啟交付,7月之前蔚來還會完成新款ES6/EC6、ET5獵裝版的上市交付,這意味著上半年,蔚來在售產品將達到8款。
在月銷三萬輛的目標下,李斌將新的產品矩陣分為三類,定價相對較低的ET5、ET5旅行版、ES6肩負走量任務,目標月銷20000輛;定位更高的ET7、ES7、ES8,合計目標月銷8000-10000量左右;定位小眾市場,表現(xiàn)品牌個性追求的轎跑SUV產品EC6、EC7的目標為1000-2000輛。
相同的目標,理想的產品構成則要簡單得多。3月理想L7開啟交付后,到4月達到月交付25000輛的水平;隨著L7/8 Air版本交付,5月將達到月銷30000輛以上。李想透露,由于要配合高通最新一代8295智能座艙芯片的發(fā)布量產節(jié)奏,其純電車型也將在年底完成上市。
不過規(guī)劃的理想,想要突破月銷3萬輛的大關也并非易事。
從開年之后特斯拉打起的價格戰(zhàn),不難窺見今年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李想也直言,“降價可能不能帶來銷量,但可以打擊對手?!鳖^部兩家企業(yè)(特斯拉和比亞迪)都在打價格戰(zhàn),今年整個行業(yè)壓力很大。
在他看來,當特斯拉主動把價格區(qū)間降到20萬到30萬,從定價上和理想的交集變少,給自己讓開了空間,同時拉動了很多新的用戶進場。但他也清醒意識到,“幸運的地方,不會一直幸運下去,還是得做好各種準備。”
自身品牌調性以及盈利考慮,雖然李想和李斌都曾反復強調不會跟進降價,但為了拉動銷量,理想也試著用推出減配車型的方式達到變相降價的目的。
L7/8 的新車加入低配的Air版本。通過減少標配的空氣懸架,以及把電池供應商從寧德時代變?yōu)榉涑材茉?,將L7的入門價格壓到了31.98萬。
李想表示,“沒有L8 Air和L7 Air,2.5萬輛/月交付量保底,當Air版本開始交付后,將能達到3萬輛/月交付量保底”。
與此同時,本次兩家都對電池成本的分攤提出新的預期與規(guī)劃。
如今,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仍在持續(xù)下跌。上海鋼聯(lián)發(fā)布的數據顯示,3月2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38.25萬元/噸。和去年11月60萬元/噸的價格相比,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其價格已跌超30%。
李斌預計,今年碳酸鋰的價格有望降到20萬元/噸甚至更低,此前,其表示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每下降10萬元/噸就會使蔚來的毛利率提升2個百分點。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電池成本的下降,再加上平臺切換后交付量的攀升,蔚來的單車毛利也將進一步攤薄,李斌表示蔚來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xiàn)盈虧平衡,2023年毛利率目標為18%-20%。
不過李想對于電池降價的空間并不是太樂觀。在他看來,目前碳酸鋰價格雖然下降明顯,但整體成本肯定不會再回到原來的4萬-5萬元/噸,這也意味著電池成本還是沒有辦法大幅的下降,“甚至今天的電池成本比2018年的時候還要貴得多。”
再窮投入不能停
銷量、營收雖然表現(xiàn)亮眼,但研發(fā)費用、營銷費用的增長,也讓理想汽車的虧損在擴大。2022年公司凈虧損20.3億元,較2021年的3.22億元擴大了5倍多。
眼下對于新勢力來說,提升效率的必要性在于,在追求盈利的同時,還要持續(xù)加大研發(fā)等投入。
比如對于電池供應,蔚來除了引入更多的供應商,還鐵了心要自研、自產。李斌透露,今年會引進新的電池合作伙伴,3月份和中創(chuàng)新航合作的電池包會上線。同時,蔚來正在和寧德時代商討新的價格機制。
按照李斌的設想,“通過整車技術、垂直整合,包括電池、芯片組,未來有可能實現(xiàn)25%-30%的整車毛利率”。
而李想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在純電平臺上采用碳化硅功能模塊、三合一電機等多種自研技術。碳化硅供應模塊配合高壓平臺以及較低的風阻系數,可以顯著提高充電效率,降低3萬-4萬元的成本。
此外,兩家還在進一步加碼自動駕駛。目前,蔚來NOP+增強領航輔助駕駛已經開啟兩輪用戶適用招募,仍未大規(guī)模正式上線。
而理想汽車適用于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況的NOA輔助駕駛已上線,李想透露目前AD Max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的性能已經可以進行城市NOA的大模型訓練,城市NOA將于今年第四季度開啟用戶內測。
2022年底,理想和蔚來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向三四線城市進發(fā)的決定。
一方面,隨著產品矩陣越來越豐富,選擇擁有更大面積、更多功能的店面是必需的。另一方面也要在加速擴張150家新店的同時,將單店效率維持在高水準(李想透露2月份理想門店銷售人月銷7臺車)。
李斌表示,接下來在三四線城市的擴張思路會以布局換電站帶動區(qū)域銷售為主??紤]到每家門店的租金費用,且新增1000座換電站本就在今年的擴張計劃中,給換電站賦能額外的間接銷售能力顯然可以幫助蔚來節(jié)省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理想也將加碼超充站拉動自己純電業(yè)務的增長。不過李想將充電站的建設視為純電車型產品的一部分,而不是服務,“如果我們提供4C,但是沒有4C的完善充電網絡,那其實就相當于我們買了一部4G手機,但還僅有2G網絡?!?/p>
李想計算,一個高速的超充站采用1個480kW,配合3個250kW的布局,成本只要100萬元,建設1000個超充站,按5年分攤每年也僅為20億元成本,“對于年收入千億規(guī)模的企業(yè)而言,成本根本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p>
從本次交出的財務數據以及劃定的新方向來看,在造車伊始就定位不同的兩家新勢力,也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造車路徑。理想將持續(xù)押注經營效率,而蔚來在繼續(xù)挖深護城河的同時,更注重長期投入所帶來的價值。
不過眼下不能忽視的是,在潛力真正發(fā)揮之前,如何先挽救市場的悲觀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