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yè),每年都是315晚會的重點曝光行業(yè)。過去幾年,窺探用戶隱私、變速箱質量等問題,都是315晚會曾經(jīng)重點曝光過的問題。行業(yè)內上榜的企業(yè)也不少,大眾、通用、福特、英菲尼迪……都曾被曝光。
今年是個復蘇大年,汽車行業(yè)作為復蘇階段拉動增長的重要行業(yè)之一,對接下來拉動社消增長意義重大。
這幾年,自主汽車品牌實力增強,已經(jīng)有了與合資品牌正面競爭的實力,甚至在純電領域已經(jīng)有所超越。不過,一些品牌在燃油車賽道積攢了一些優(yōu)勢,但部分產(chǎn)品仍有缺陷,用戶投訴居高不下。
車質網(wǎng)投訴排行榜顯示,在過去一年投訴中,吉利旗下的主打走量的緊湊級轎車星瑞投訴位居第三,近一年投訴量1445件。在自主品牌投訴中位列第一。
進一步來看,用戶投訴的問題除了一直以來為人詬病的車機卡頓,還有電瓶虧電、轉向異響,行駛中儀表中控屏斷電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
導航失靈、中控黑屏,走量車型問題多
車質網(wǎng)近一年的投訴排行榜顯示,自主品牌榜單中,投訴排名前五的品牌中有3款車型都是吉利集團旗下的。其中緊湊級車型星瑞排名第一,旗下幾何品牌的EX3功夫牛排名第三,極氪001排名第4。被投訴車型前十排名中,奇瑞旗下的SUV博越也上榜。
吉利星瑞車型的車機問題由來已久。
早在2021年,就開始有用戶在車質網(wǎng)上投訴星瑞車機卡頓、黑屏的問題。有車主表示,自己曾經(jīng)碰到過高速上行駛時黑屏的情況。
其實不只是星瑞,早在2019款的星越車型上,就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車機卡頓的問題,當時新車上市吉利表示星越將搭載當時最新的GKUI19車機系統(tǒng),而CPU則為吉利自研的E01芯片。
吉利的這款芯片介紹中,“E01芯片支持8核異構運算,每秒運算超百萬億次,能在-40~85℃環(huán)境下操作,相比上一代芯片,E01擁有5倍核心運算能力,開機速度提升33%,多媒體加載速度55%,導航加載速度提升67%?!?/p>
雖然看起來芯片性能強悍,但實際上車的效果并不出色,直到去年8月份,關于2019款、2020款星越的車機投訴仍然在增加,三年過去了,車機問題仍然困擾著吉利星越的車主們。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款的23款星瑞車型上吉利對芯片進行了升級,卡頓問題有了解決方案,但對于之前的老車主,官方似乎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
從第三方投訴平臺來看,除了曾經(jīng)大面積出現(xiàn)的車機問題之外,還有發(fā)動機抖動、掛擋異響的問題。有疑似星瑞車主在第三方消費者投訴網(wǎng)站發(fā)帖。表示存在發(fā)動機抖動等諸多問題。
當然,不排除這些問題只是孤例,也不能排除這些問題與車主的使用環(huán)境,發(fā)動機工況有關,但頻繁的質量問題投訴,可能會影響品牌車型口碑,進而可能影響新車銷量。
根據(jù)吉利控股發(fā)布的新車銷量快報顯示,2023年2月份,旗下品牌轎車下降9%,吉利、領克品牌銷量分別下滑5%和20%。其中吉利品牌下屬的幾何銷量增長17%。
也就是說,如果剔除幾何銷量的影響,吉利品牌下的新車銷量下滑可能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遭到用戶投訴最多的車型,也是吉利旗下走量的車型,比如星瑞。
在市場定位上,吉利星瑞直接對手是11萬-16萬價格區(qū)間的主流A級家轎市場,這個市場,以往被本田、豐田、大眾所占據(jù),星瑞是“破局者”也有破局的產(chǎn)品力,因此銷量一直都不差。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星瑞是吉利旗下月銷量過萬的實力走量車型,即便是2023年1月份,也有8713輛的成績,是吉利妥妥的現(xiàn)金牛。
星瑞產(chǎn)品力雖然能打,但用戶口碑卻有待提升。
一方面,星瑞等實力車型仍然在口碑的“筑基期”,以后能不能結結實實吃下來卡羅拉、思域的市場,口碑會起到關鍵作用。如何妥善處理與車主的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雖然23款車型貌似解決了車機的問題,但對于仍在四處維權的老款車主們來說,吉利也似乎需要給出一個交代。
目前來看23款車型似乎沒什么問題,但隨著系統(tǒng)的升級,智能化對算力要求的增加,如果未來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怎么去解決?是不是得像現(xiàn)在的老車主一樣四處維權?
這一點可能會是廣大潛在車主們需要深思的問題。
轉型的“陽關道”上,吉利走到哪了?
消費者投訴這么多,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吉利智能化轉型不太順利。
2015年,吉利高舉新能源大旗發(fā)布“藍色吉利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要達到吉利整體銷量的90%以上,其中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占比達到65%,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35%。
今年是2023年,經(jīng)過過去幾年的轉型,李書福距“藍色吉利”的目標距離似乎依然還很遠。面對失敗,就更需要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來改變。
最重要的戰(zhàn)略改變,往往是從人事開始的。
1月16日,領克投資有限公司曾發(fā)生工商變更,安聰慧卸任董事長,由淦家閱接任。天眼查APP顯示,目前,淦家閱為吉利汽車集團CEO、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領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淦家閱接任安聰慧之后,手握大權,吉利的大船似乎在轉向。
今年2月23日,吉利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銀河”正式面世。該系列下推出兩款新車,一款是銀河L7,另一款為銀河之光原型車。
“吉利銀河”是淦家閱燒起來的一把“轉型之火”,一來確立吉利的“淦家閱時代”轉型基調,二來,要與“安聰慧”時代畫起更加明顯的“界限”。既然過去的轉型戰(zhàn)略不成功,那么從策略上就需要從0到1的地搭建起一個新的戰(zhàn)略框架。
“吉利銀河”是搭建這個框架的一大步。但從現(xiàn)實來看,這一步似乎有些走得不順。畢竟新車發(fā)布,迎來的不是同行的贊譽,而是一封律師函。
2月末,長安汽車(000625.SZ)委托重慶百君律師事務所向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fā)出律師函,稱吉利銀河“銀河之光”原型車涉嫌大量抄襲長安汽車已發(fā)布車型的外觀,嚴重侵犯相關知識產(chǎn)權。
吉利在官微緊急發(fā)布聲明稱:“律師函的內容嚴重失實,指責毫無根據(jù),誤導公眾,對公司品牌和商譽造成嚴重損害”。吉利方面表示,“銀河之光是吉利原創(chuàng)設計,完全不存在抄襲和侵權?!?/p>
吉利是否真的涉及侵權,這還需要法律來界定,但新品牌剛發(fā)布就碰上同行“維權”,著實不是一件好事。
對于企業(yè)轉型來說,潛在的知識產(chǎn)權風險,可能會導致新的戰(zhàn)略轉型根基被動搖,業(yè)務轉型的持續(xù)性可能有風險。另外,即便是未來塵埃落定,相關設計不涉及侵權,那么也似乎說明與競品之間的差異化做得還不夠。
在轉型這件事上,吉利可能還是沒想明白。
首先是戰(zhàn)線鋪得太開,產(chǎn)品線太多。吉利旗下幾何、吉利銀河、兄弟品牌極氪、這么多品牌都去轉型,去做新能源,容易顧頭不顧尾。就拿車機芯片這事兒來說,早期自研產(chǎn)品力不夠,兄弟品牌還都要有用,結果產(chǎn)品有問題,吉利、極氪都跑不掉。
車機這事兒就成了吉利智能化轉型不力的一個“大標簽”,想要撕下來,靠買8155芯片恐怕也很難解決。
談擎說AI認為,汽車品牌成功轉型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有足夠的“技術勢能”,產(chǎn)品中要有“硬通貨”。
電動車最關鍵的三個零部件是電池、電機和電控,電池占到整車成本的30%-40%,電機和電控占20%左右。要想真正轉型,而且能打,就必須在三電研發(fā)上,拿出來點“硬通貨”。
特斯拉的“硬通貨”是養(yǎng)大了寧德時代,自己又有核心的電控技術,長期競爭力自然沒問題。而技術上,比亞迪則靠的是電池。
雖然吉利也考慮過自研電芯,但因為新能源銷量沒有太大起色,無法像特斯拉一樣對上游形成足夠的話語權。行業(yè)中的存在感其實不怎么強。
另外,在智能化上,吉利的短板,可能有點過于短了。
去年8月份,吉利旗下的幾何汽車品牌正式官宣與華為合作,采用了華為的Harmony OS。
選擇鴻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畢竟自己的“孩子”實在是不爭氣。
2021年,吉利的智能化方案公司億咖通的解決方案被路特斯高層當場否定。之后路特斯,選擇自建團隊研發(fā)智能座艙系統(tǒng)。
極氪001采用億咖通的方案后,后續(xù)方案也選擇自研,本來應該在吉利轉型智能化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孵化公司,最終還是掉了鏈子。
三電和智能化外,吉利轉型沒能發(fā)揮好原本核心優(yōu)勢:機械素質。
極氪001的思路其實挺不錯的,就是靠機械素質去打,這是吉利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切獵裝車的細分市場的策略也不錯。
問題就在出在產(chǎn)品定位上,非要花里胡哨的拿智能車門當賣點,再加上銷售策略問題,然后就是一波接一波的用戶維權。
寫在最后:
吉利是自主品牌在燃油車為數(shù)不多的能打的企業(yè),也是最有實力的民營自主車企之一,這些年無論是在產(chǎn)品上,還是品牌上都有長足的進步。
不過再優(yōu)秀的企業(yè),也有百密一疏的市場策略。用戶投訴這么多,也的確需要品牌去反思,去進步。
從這個角度來看,315對車企來說也許反而是一個契機,接下來如何去迭代策略,改進產(chǎn)品,才是對用戶負責,對市場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