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前言
今天我們來聊聊晶振電路中一個看似不起眼但至關(guān)重要的部分一一負載電容!深入探討晶振負載電容CL的設(shè)計與計算。這不僅關(guān)系到晶振的振蕩頻率,還會影響啟動時間、功耗,甚至振蕩的穩(wěn)定性。
Part 02、負載電容的定義:晶振的"最佳小伙伴"
晶振是許多MCU或SoC的時鐘源,負責提供穩(wěn)定的頻率信號。而負載電容CL,簡單來說,就是晶振"看到"的等效電容,它直接影響振蕩頻率和電路性能。
負載電容CL由兩個外接電容CL1和CL2以及寄生電容Cstray共同決定:
CL1和CL2:晶振兩端連接到地的外接電容,通常是對稱的,CL1=CL2。
Cstray:包括PCB走線寄生電容、晶振引腳電容以及MCU引腳電容,其范圍一般在是2-8pF之間。
這個公式告訴我們,CL是CL1和CL2的串聯(lián)等效電容再加上寄生電容。晶振的數(shù)據(jù)手冊通常會指定一個推薦的CL值,比如8pF、12pF等,我們需要通過選擇合適的CL1和CL2來匹配這個值。
寄生電容Cstray包括:
PCB走線寄生電容:每厘米走線約1-2pF,假設(shè)晶振到MCU的走線長度是1cm,寄生電容約1-2pF。
晶振引腳電容:通常1-3pF,具體值見晶振數(shù)據(jù)手冊。
MCU引腳電容:通常2-5pF。
綜合估算,Cstray可能在4-8pF之間。最準確的方法是實際測試調(diào)整CL1和CL2,直到頻率符合要求。
Part 03、負載電容的影響:頻率、啟動與功耗
負載電容CL可不是隨便選的,它對晶振的性能有三大影響:
1.振蕩頻率:CL越大,頻率越低
晶振的振蕩頻率由其內(nèi)部的機械諧振和外部負載電容共同決定。負載電容增加會拉低振蕩頻率,這種現(xiàn)象稱為頻率牽引lfrequency pulling。如果晶振的標稱頻率是16MHz,數(shù)據(jù)手冊指定CL=12pF,但實際設(shè)計中CL變成了18pF,頻率可能會下降幾kHz甚至更多,具體偏移量取決于晶振的"牽引靈敏度”,通常在10-30ppm/pF。比如,假設(shè)牽引靈敏度是20ppm/pF,C偏差6pF,頻率偏移就是:
1.92kHz的偏差對于某些應(yīng)用可能已經(jīng)超出了容忍范圍。
2.啟動時間與穩(wěn)定性:CL越大,啟動越慢
負載電容還會影響晶振的負阻,也就是negative resistance和啟動時間。負阻是振蕩電路維持振蕩的能力,CL越大,負阻越小,振蕩啟動越困難,甚至可能導致啟動失敗。假設(shè)晶振的等效串聯(lián)電阻ESR是50Ω,振蕩器的跨導gm是5mA/V,負阻大致為
(其中w=2πf,f是振蕩頻率)。如果CL1=CL2=12pF,CL1+CL2 = 24pF,負阻會比CL1=CL2=8pF時小很多,啟動時間可能從1ms增加到5ms甚至更長。
3.功耗:CL越大,功耗越高
更大的負載電容意味著振蕩器需要驅(qū)動更大的電容充電和放電,功耗自然增加。功耗大致與C×V^2×f成正比
Part 04、計算實例
假設(shè)我們選用的晶振要求CL=12pF,寄生電容Cstray取中間值4pF(2-8pF范圍),我們來計算需要的CL1和CL2。
也就是說,CL1=CL2=16pF時,可以滿足CL=12pF的要求。但實際設(shè)計中,電容值可能是標準值,可能會遇到?jīng)]有我們算出來的電容容值的型號的情況,標準電容值是比如15pF、18pF,我們可能需要選擇最接近的15pF。此時實際的CL為:
11.5pF略低于12pF,頻率會稍微偏高,但通常在晶振的容差范圍內(nèi)。
Part 05、總結(jié)
要選用高精度電容:選擇C0G/NP0陶瓷電容,避免溫度和電壓變化導致電容值漂移。PCB布局優(yōu)化要盡量縮短晶振到MCU的走線,減少寄生電容;走線遠離高頻信號線,避免耦合干擾。
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