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一場媒體沙龍把Plunify公司帶進中國用戶的視野,他們的云端EDA平臺讓很多中小芯片設計公司眼前為之一亮,利用這個平臺不僅可降低50% IC偵錯時間,而且使工程設計提速30-150倍。當然用戶可以免去自行搭建云平臺,成本自然降低不少,但是用戶唯一擔心的就是安全和保密問題,在這個知識產權極易受到剽竊的互聯網時代,有些公司明確規(guī)定研發(fā)人員的計算機禁止鏈接外網,例如華為、中興等持有大量專利技術的公司,對于他們,在線電路設計似乎無從談起。
有需求就有創(chuàng)新,客戶需求在哪里,產品的設計風向標就轉向哪里。針對此Plunify公司自主開發(fā)了Intime產品,這款產品是依附于現有FPGA開發(fā)軟件的插件工具,主要解決的是目前FPGA開發(fā)中時序收斂的問題,插件較小,在Windows系統(tǒng)大概200M,Linux系統(tǒng)大概100M,當然它的最大特點是走下云端,安裝在本地。
在云端or在本地
本地客戶端Intime產品的面試不代表Plunify對云端的拋棄,而是多方面滿足客戶需求。針對大客戶,他們自身已經有比較充足健全的數據體系,技術方面需要從云端借用的方案較少,這種情況他們可以選擇Intime安裝在本地,一方面可以利用這款工具的便捷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免受損失;針對中小客戶,設計經驗較少,自身無力搭建云平臺,可以選擇云端產品,一方面可以節(jié)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利用云平臺龐大的技術資源快速實現自己的產品設計。因此,走下云端到本地是Plunify為滿足用戶需求做出的重要補充。
自動學習快速整合資源
云平臺的最大特點是可以進行自我學習,快速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想到“自我學習”大家可能會問,所謂的自我學習是否只是用戶更新內容的無度堆積?如果是這樣,不僅會造成占用空間的無限增大,而且會增加服務器運轉的負荷,最終造成資源浪費。顯然答案是否定的,Plunify創(chuàng)始人張偉雄先生解釋,“每次仿真的編譯文件會自動刪除,只保留仿真結果,因此不會大量占用空間;同時針對同一設計用戶每次上傳數據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因此不會造成數據的大量堆積?!?/p>
云平臺的自動學習是建立在客戶選擇公開模式的基礎上,只有用戶主動將自己的設計上傳才會分享數據,如果用戶有保密需求可以選擇私有模式,這樣數據就只會保存在本地不進行公開。
多方聯合,豐富云端資源
在FPGA廠商合作方面,Plunify目前是與Altera進行合作,但是從FPGA市場的分配來看,Xilinx的市場份額更高,而Altera和Xilinx的技術相似度極高,想必兩家很難接受在同一平臺同時貢獻資源,Plunify如果想說服兩家進行聯合還需一番功力。但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優(yōu)酷和土豆都有聯姻的可能,Altera和Xilinx或許也有握手聯合的一天。
在網絡服務器方面,Plunify公司的選擇的是亞馬遜的網絡服務器,這多少會對中國用戶產生一些影響,目前他們已經與國家產業(yè)公共平臺與華大九天在平臺方面進行合作,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在國內的推廣方面,學生群體是一個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群體,如果一款新產品想要在未來占領市場一定不會錯過這個市場,從目前校企合作和聯合實驗室等項目的火熱程度可以看出,對此張偉雄先生答復筆者,目前在委托華大九天公司進行校園合作,高??梢酝ㄟ^華大九天試用Plunify的云端EDA平臺。
在線電路設計從誕生至今一直在爭議中前行,Plunify是這一技術的踐行者,一直堅持在創(chuàng)新的路上,期待未來會有更好的表現。
?
與非原創(chuàng),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