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高通和中芯長電共同宣布量產 14nm 硅片凸塊。
●不斷變化的中國智能手機行業(yè),給高通提供了更多有意義的增長機會。
●隨著在中國半導體行業(yè)的戰(zhàn)略資金與技術的投入,高通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高通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QTI),與中芯長電共同宣布了 14nm 的硅片凸塊開始量產。中芯長電量產 14nm 晶片是作為高通在中國半導體產業(yè)保持競爭力的一部分計劃。
中芯長電成立于 2014 年,是中芯國際與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資公司。高通、中芯國際和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在 2015 年第四季度投資了中芯長電 2.8 億美元。此次投資的目的是制造出中國首個 12 寸硅片凸塊生產線,在本文,將重點講述高通是如何在中國的半導體產業(yè)中長期獲益的。
高通在中國的機遇
對于高通來說,中國仍是最重要的國際市場,像華為、小米、OPPO 和 Vivo 這種新一代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如風暴一般席卷而來,這給高通提供了很大的成長機會。
這些智能手機廠商正在試圖攻占中國高端手機市場,這對高通來說絕對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高通與中國本土芯片制造商之間的生存關系已經變得僵硬,因此高通必須保持在中國領先的競爭優(yōu)勢。
甚至是蘋果,也面臨著來自于中國本土手機廠商的激烈的競爭壓力。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16 年第二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地區(qū)的營收同比下降 33%,至 88 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高通在中國的業(yè)務有了新的轉機。公司的 CEO 表示:“公司在中國不僅受益于新的專利授權協議,也受益于本土的手機制造商。中國的消費者為了跟上最新的技術而更頻繁的更換手機,這一趨勢對高通的芯片銷售很有益?!?/p>
一方面,高通的 QCT(高通 CDMA 技術)部門直接銷售芯片給中國的手機廠商,如驍龍 820。另一方面,高通的 QTL(高通技術授權)部門給予智能手機廠商技術授權,比如 3G/4G 無線通信技術,以這樣的方式來從手機銷售價格中獲得一定百分比的費用。
在面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國際競爭對手,比如蘋果。高通完全有能力去通過出售芯片和移動通信技術來獲得自己的市場份額。
中國半導體行業(yè)的競爭格局
不可否認的是,從技術角度來看,高通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有很大的成長機會。但從中國目前的競爭格局來看,也并不完全有利于高通這樣一個外國公司的成長。
究其原因,中國政府的目的是通過外國技術的支持來創(chuàng)造本土選手,從而降低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性。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政府計劃在未來 5 到 10 年投資 1700 億美元。
當然,中國政府的政策并不完全對國外廠商有利。但是,如果一個國外廠商具有中國需要的正確技術,那么這個政策對其還是有利可圖的。比如高通。
正如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高通的中國合作伙伴中芯長電已經開始量產 14nm 硅片凸塊。高通將會如何從中受益?當然,中芯長電這是為高通技術(QTI)所做的。中芯長電在今年早些時候就量產了 28nm 硅片凸塊,而現在已經開始了 14nm 硅片凸塊的制作。
什么是硅片凸塊?它是倒裝芯片中用于連接半導體器件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比如 IC 的外電路板是通過焊接凸點實現連接。傳統的倒裝芯片依賴于小焊料凸點,但現在晶圓級別的封裝技術采用的是大一些的焊錫球。高通參與的量產的 28nm/14nm 制程的硅片凸塊需要更復雜的技術工藝。中國需要這樣的技術來為本土廠商服務。作為回報,高通將會獲得來自中國本土企業(yè)的技術版權使用費用。
結論
考慮到中國的競爭格局,高通讓自己保持在中國半導體產業(yè)領先水平是很有意義的。高通 CEO Steve Mollenkopf 說到:“高通將繼續(xù)圍繞著中芯國際的生態(tài)系統,進行資本與技術的投資。在現在和將來,我們相信,高通將會給中國帶來領先于世界的經驗與技術,來支持其產業(yè)升級與“互聯網+”戰(zhàn)略?!?/p>
與非網編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