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01 熒光燈驅(qū)動電路(Electronic Ballast)
    • ?02 測試電路
    • ?03 電路諧振
    •  
    • ?※ 結(jié)論
  • 相關(guān)推薦
申請入駐 產(chǎn)業(yè)圖譜

震蕩發(fā)生在你我的眼前

2020/11/30
95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01 熒光燈驅(qū)動電路(Electronic Ballast)

在如下兩個博文中,對于小型的熒光燈進行的分析:

小功率熒光燈拆解分析

小功率電子鎮(zhèn)流熒光燈相關(guān)實驗

  • 小功率熒光燈拆解分析:
    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8682930 小功率電子鎮(zhèn)流熒光燈相關(guān)實驗:
    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9691783

其中驅(qū)動電路大都采用 高壓小功率三極管 MFV13001 組成電感互感推挽振蕩電路,在配置有外圍的 LC 諧振電路驅(qū)動熒光管發(fā)光。

  • 高壓小功率三極管 MFV13001:
    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8679234

下面使用 MFV13001 組成實驗電路進行測試。MFV13001 的電流放大倍數(shù)(hfe)大約在 30 左右,比起普通的 NPN 三極管小一個數(shù)量級。這是它能夠工作在高壓下的一個折中。

▲ MFV13001 基本參數(shù)

?02 測試電路

使用在小功率電子鎮(zhèn)流熒光燈相關(guān)實驗[2]中的大部分的元器件進行實驗。由于所使用的實驗電路的電壓較低(+15V),所以將 T1,T2 的偏置電阻由原來的 5.6M 歐姆減小到 360kΩ。

  • 小功率電子鎮(zhèn)流熒光燈相關(guān)實驗:
    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9691783

?

1. 實驗電路 SCH

▲ 實驗電路

2. 面包板實驗電路

▲ 實驗電路

3. 電路振蕩波形

下圖顯示了電感耦合之后的振蕩波形。振蕩頻率大約:f=47.6kHz.

▲ T1 基極波形(藍色),T1 發(fā)射極(青色)波形

注意:對于 T1 的基極電壓,應(yīng)該是在原來的其 T1 的 E 電極波形相互疊加后的電壓波形。

電路分析

  • T2 的基極電壓變化非常小,遠遠小于 T1 基極的電壓。

▲ 測量 T2 的基極電壓波形(青色)

注:這是由于 T1 的基極波形是疊加了實際輸出電壓的波形。而 T2 的基極波形是對 GND 的電壓波形。因此,這個波形應(yīng)該屬于正常的反饋的電壓波形。而 T1 的基極電壓波形具有“自舉”電壓信號特性。

  • 電路震蕩頻率:已知電路中主要的諧振器件是由 L1,C1,C4 組成的諧振電路。由于 C4,并聯(lián)的諧振頻率:

根據(jù) LC 并聯(lián)諧振公式,可以計算 L,C4 的并聯(lián)諧振頻率為:

這個頻率與實際測量的振蕩頻率:47.6kHz 很接近了。

?03 電路諧振

1. 修改 C1

在上面電路中,C1 取值偏大,所以在 C1 上的電壓很小。下面將 C1 修改成 1.5nF,此時,在 C1,L1 就形成的諧振。下圖中青色顯示了在 C1 上的電壓,其峰峰值過了 400V。

此時電路振蕩呈現(xiàn)了間歇振蕩的情況。

▲ 將 C1 修改成 1.5nF 之后的振蕩波形

▲ T1,T2 間歇振蕩的波形
T1 基極波形(藍色)
C1 波形(青色)

?

間歇振蕩的原因是由于 T1,T2 的基極呈現(xiàn) b-e 整流特性所引起的。由于 T1,T2 的 b-e 之間的整流特性,這使得它們的 b 極的電壓偏置隨著振蕩下降,直到 T1,T2 截止,停止震蕩。然后隨著偏置電阻對 C3,C4 的充電,進而它們的基極電壓恢復(fù),重新恢復(fù)進入放大狀態(tài),電路重新震蕩。

根據(jù)原來電路圖設(shè)計,在 T1、T2 的基極反向并聯(lián)有二極管 -R 串聯(lián)電路,用來抵消 b-e 的二極管整流特性。

?

2. 增加基極反向二極管

在原來電路的 T1,T2 的 b-e 之間增加反向二極管(1N4007),來消除 b-e 的整流特性,從而消除原來的間歇振蕩的情況。

▲ 增加 D1,D2 后的電路

增加 D1,D2 之后,電路便可以持續(xù)振蕩了。在 C1 上出現(xiàn)的諧振點電壓大約 400V。

▲ 電路振蕩波形
T1 基極波形(藍色)
C1 電壓波形(青色)

?

3. 點亮熒光管

下面是將工作電壓提高到 25V 是,C1 上的電壓:此時 C1 上的電壓大約是峰峰值 650V。根據(jù) 小功率電子鎮(zhèn)流熒光燈相關(guān)實驗[2] 中測量熒光管的擊穿電壓大約 1200V。所以這個諧振電壓還不足以點亮熒光管。

  • 小功率電子鎮(zhèn)流熒光燈相關(guān)實驗:
    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9691783

▲ 電路振蕩波形

將電路的工作電壓提高到 50V。同時將 T1、T2 的基極電壓偏置電阻由原來的 360kΩ提高的 1M 歐姆。將熒光管兩端連接到 C1 的兩端,可以看到熒光管可以被點亮。

注意:此時并沒有將熒光管的電阻絲串聯(lián)在諧振回路中,也就是此時熒光管點亮?xí)r,燈絲是冷的。

▲ 諧振電壓點亮熒光燈管

下面是熒光管被電流之后,L1 上的電壓,C1 上的電壓波形。

▲ 點亮之后諧振電容波形(青色)

4. 將熒光管燈絲串入諧振回路

將燈絲串入諧振回路,可以看到熒光燈管的發(fā)光效率明顯提高了:

  • 燈管明顯變明亮;整個電路工作電流有最初的 60mA 降低到 23mA 左右。

▲ 燈管燈絲串入諧振回路

▲ 熒光燈絲串入諧振回路提高發(fā)光效率

從上面的動圖可以看到熒光管在點亮過程中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燈絲還是冷狀態(tài),熒光管比較暗淡。過了一會兒,當(dāng)燈絲變熱之后,燈管發(fā)光明顯變強了。

?

?※ 結(jié)論

通過實驗對于小型熒光電路工作原理進行驗證。通過對比可以看到燈絲串入諧振電路,燈絲發(fā)熱會明顯提高電路的工作的效率。

實驗電路對于實際電路進行了簡化。

相關(guān)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shù)文章
  • 設(shè)計資源下載
  • 產(chǎn)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公眾號TsinghuaJoking主筆。清華大學(xué)自動化系教師,研究興趣范圍包括自動控制、智能信息處理、嵌入式電子系統(tǒng)等。全國大學(xué)生智能汽車競賽秘書處主任,技術(shù)組組長,網(wǎng)稱“卓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