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電,再強的基站也無法運行。為了給基站供電,運營商得協(xié)調電力公司,將外市電引入到站點,并配備儲電池作為備用電源。
但外市電引入這項工程周期長、費用高,在基站建設中,經(jīng)常會因引入或改造周期太長而影響基站開通進度。
今天,無線充電技術已實現(xiàn)廣泛應用,其擺脫了冗長充電線的束縛,讓我們隨手一放就可以為手機充電,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那基站能否也像手機那樣,采用無線供電呢?
近日,愛立信宣布與激光創(chuàng)新公司PowerLight合作,展示了全球首個采用無線供電的5G基站。
愛立信表示,該概念驗證 (PoC) 測試采用一種基于激光的技術,可將電轉換為高強度光束,然后在基站側捕獲并轉換為電,從而可代替基站到電網(wǎng)的電源線,提升基站部署的速度和靈活性。
傳輸距離有多遠?
該演示采用愛立信5G毫米波基站設備Streetmacro 6701,并使用PowerLight的激光技術,實現(xiàn)了在數(shù)百米距離內傳輸數(shù)百瓦特的能量。
圖片來源:愛立信
愛立信表示,本次成功演示跨出了里程碑式的第一步,下一步的目標是實現(xiàn)更長距離傳輸千瓦能量。
安全性怎么樣?
文中表示,激光束具有虛擬防護罩,當有生物或物體穿過其傳播路徑時,防護罩將自動激活,暫時關閉電力傳輸,同時將基站供電迅速切換至蓄電池。
圖片來源:愛立信
該技術用無線傳輸代替了供電線,可幫助運營商快速開通基站站點,尤其適用于城市桿站、微站的快速部署,也非常適合應急通信保障場景。除此之外,還可以為無人AGV、無人機、傳感器等各種物聯(lián)設備便捷地供電。
圖片來源:愛立信
利用激光束進行遠程充電并不是一項新技術。據(jù)報道,早在2018年,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就首次開發(fā)出一種采用激光為智能手機安全充電的方法。該團隊在智能手機背面安裝了一塊薄型電池,演示了使用激光束對該電池進行較遠距離充電。
此外,與PowerLight和愛立信演示的“虛擬防護罩”功能類似,該團隊還基于波束反射機制,為激光束充電設計了安全功能,即當有人試圖穿過激光束發(fā)射路徑時,會自動關閉充電光束。
不過,本次愛立信和PowerLight首次將該技術的應用范圍從家用電子產品擴展到基站設備,并在傳輸距離和能量上實現(xiàn)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