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地平線來了,領航輔助駕駛壁壘破了

2022/04/23
503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萬博 發(fā)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高速領航輔助,高速環(huán)路上車輛自主駕駛、變道、避讓、進出匝道的智能駕駛方案。

剛剛迎來一個新玩家,還是從硬件軟件都全棧自研的那種。

而且,這次的玩家有點特別,不是Momenta、毫末智行這樣的自動駕駛“軟件”公司,也不是特斯拉、小鵬之類的主機廠,而是以AI芯片起家的地平線。

一向以硬件能力著稱的地平線,搞出來的高速NOA怎么樣?

量產車上體驗

先來點基礎的,車道保持,略微有點晃(可能跟小編坐在后排有關系):

 

再看看主動變道超車:‍

 

限速范圍內,超車果斷。

障礙物躲閃,有大車經過,系統(tǒng)會主動遠離:

 

上下匝道,以及多岔路選擇決策也是必修課:

 

匝道時速保持在40公里以下,沒有出現系統(tǒng)退出的情況。

整個過程中,運行都比較穩(wěn)定,而且系統(tǒng)退出比較晚,從匝道下來一段時間之后,還能正常使用。

另外,這次體驗的高速領航輔助,還處在最后的測試階段,測試車是一輛2021款理想ONE,整個平臺還未集成到車內,因此在體驗上還有所欠缺。

其實早在2月份,地平線NOA已經有過一次媒體體驗,但因為還在測試階段,并未公開對外展示。

這一次,地平線NOA公開以示人,除了展示其AI算法能力,為主機廠打造一個樣板間,更深遠的意義是——量產乘用車的智能駕駛方案,從算法到芯片,從軟件到硬件,有了完全國產的可替代方案。

地平線NOA配置

先說硬件配置。

地平線NOA方案,搭載3顆征程3自動駕駛芯片,綜合算力為15TOPS,可支持行泊一體。

傳感器方面,搭載6路周視ADAS行車攝像頭,以及4路環(huán)視泊車攝像頭,可以實現360度周視感知。

功能方面,地平線NOA目前可以實現L2+的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包括基本的跟車巡航、自動變道、自動進出閘道等能力,與特斯拉NOA、小鵬NGP等主流廠家基本無異。

據地平線披露,目前這套高速領航輔助方案,已經進入最后的測試階段,到今年7月份,將會首發(fā)搭載上車,具體車型,目前還沒有公布。

同時,預計年內有4家車企的多款車型搭載地平線NOA上市,更多定點車型也將于今年釋放,屆時將成為國內最多車型定點的NOA方案。

除了數量上的優(yōu)勢,地平線自研的NOA,與其他廠家相比,還有什么獨特之處?

主要是2個方面:首先是算法,從地平線的傳感器方案也能看出,地平線的NOA,可以支持純視覺路線。

不過,地平線也說,這套感知方案,車企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加裝激光雷達,多傳感器融合。

其次是散熱方式,據地平線智能駕駛產品總經理余軼南介紹,不同于主流的液冷式散熱,地平線NOA采用被動式散熱,通過搭載一塊散熱片冷卻CPU熱量。

采取這種散熱方式,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經濟性,被動式散熱的成本,遠低于液冷散熱。

更重要的考量,則是降低NOA量產上車的門檻,對燃油車來說更友好。

主流NOA采用液冷散熱方式,主要是因為電動車動力電池也是采用液冷散熱,搭載上車時,可以與之集成。

但對于燃油車來說,主流的NOA搭載上車,就需要進行單獨的液冷散熱設計,相較之下,被動式散熱域控方案,就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至于更高階的城區(qū)開放道路NOA功能,據余軼南透露,地平線基于征程5打造的城區(qū)自動駕駛原型方案,目前已經上車實測,預計到明年下半年,就會量產上車。

而這套領航輔助方案,之后將會持續(xù)升級,搭載算力更強大的征程5芯片。

芯片公司為啥自研智駕算法方案?

對于地平線來說,自研NOA,有2個作用。

首先是打造一個樣板間。

通過自研的NOA,向市場自證地平線有著從芯片到算法,從硬件到軟件的一整套自動駕駛系統(tǒng)研發(fā)能力。

讓主機廠看到,應用地平線的征程系列平臺以及底層感知算法,最終的產品形態(tài),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水平。

要實現這個目的,自研NOA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也是對芯片迭代的反哺。

具體來講,芯片與算法并非割裂的個體,芯片設計需要考慮算法的兼容,隨著自動駕駛ODD的不斷擴展,未來自動駕駛算法的復雜程度決定芯片的形態(tài)。

據余軼南介紹,地平線芯片迭代的思路,并非單純的考慮硬件設計,而是從市場、技術、產品的角度,考慮未來自動駕駛算法需要什么樣的硬件。

在對算法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芯片的迭代。

但是跳脫出地平線本身,這款基于征程系列的NOA,對行業(yè)來說有更深遠的意義:

量產乘用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從此有了軟硬一體的國產可替代。

要理解這一層,就要對國內主流主機廠的自動駕駛方案進行梳理。

 

其一是以蔚來、極氪為代表,之前采用Mobileye從芯片到算法一體的黑盒模式。

這種模式的缺點在于,主機廠自研能力受限,自動駕駛功能的迭代演進,無法自己說了算,每向前一步,都會受到上游供應商極大的掣肘。

其二,就是像小鵬、百度、毫末智行這樣的廠商,采用英偉達Orin系列或者高通芯片,并在這一基礎上,自研算法。

相比于Mobileye的黑盒模式,英偉達方案的優(yōu)勢在于,廠商有更大的自研空間,算法不受別人限制。

但不管是哪種方案,都有一個問題:自動駕駛從軟件到硬件,總有一部分抓在國外廠商手里,如果出現意外導致斷供的情況,對主機廠來說無異于釜底抽薪。

地平線的方案,則是從軟件到硬件的完全國產化,完全打破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tǒng)國外壟斷狀態(tài)。

另外,地平線的3種交付模式,也保證了主機廠的自主性:地平線軟硬一體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主機廠可以全盤采購,或者由地平線提供芯片和開發(fā)工具鏈,感知決策等上層算法,可以由車企完全自研。

再或者,車企采購芯片和感知算法,決策層面,車企部分自研。

也就是說,主機廠可以根據自身研發(fā)能力的現實狀況,考慮最佳的合作模式。

one more thing

就在發(fā)布自研NOA的同時,地平線最新量產的征程5,有了一個大進展:征程5芯片,迎來首個官宣搭載的主機廠——比亞迪。

地平線官方宣布,比亞迪與地平線已正式宣布達成定點合作,比亞迪將在其部分車型上搭載地平線自動駕駛芯片征程5。

按照計劃,搭載地平線征程5的比亞迪車型最早將于2023年中上市。

這里也可以猜想一下,基于征程5,比亞迪會不會采用地平線的NOA方案呢?

不清楚,但有一點很清楚,智能駕駛這一塊,比亞迪很著急,畢竟在電動化上,比亞迪已經做到了國內NO.1。

而現在,智能化上有了地平線這個“渦輪增壓”,加速度瞬間就能上車了。

地平線

地平線

地平線是邊緣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領導者。得益于前瞻性的軟硬結合理念,地平線自主研發(fā)兼具極致效能與開放易用性的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及解決方案,可面向智能駕駛以及更廣泛的通用 AI 應用領域,提供包括高效能邊緣 AI 芯片、豐富算法IP、開放工具鏈等在內的全面賦能服務。目前,地平線是國內唯一一家實現車規(guī)級人工智能芯片量產前裝的企業(yè)。

地平線是邊緣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領導者。得益于前瞻性的軟硬結合理念,地平線自主研發(fā)兼具極致效能與開放易用性的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及解決方案,可面向智能駕駛以及更廣泛的通用 AI 應用領域,提供包括高效能邊緣 AI 芯片、豐富算法IP、開放工具鏈等在內的全面賦能服務。目前,地平線是國內唯一一家實現車規(guī)級人工智能芯片量產前裝的企業(yè)。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