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造富
    • 擴展
    • 漫長
    • 寫在最后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女首富,掙脫果鏈不容易

03/30 09:25
898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文|老魚兒,編輯|楊旭然

3月27日晚間,藍思科技披露2024年年度業(yè)績,其2024年營業(yè)收入698.97億元,同比增長28.27%;歸母凈利潤36.24億元,同比增長19.94%;扣非凈利潤32.86億元,同比增長46.31%。

業(yè)績持續(xù)增長的藍思科技,在資本市場也要有大動作:登陸港交所主板融資10-15億美元。

市場對此反應復雜:公告次日股價大跌8.16%,投資者擔憂港股上市可能稀釋估值,亦質疑其融資必要性——2021年募資的150億元定增中,仍有近40億元未投入使用。

對于赴港上市的理由,公告宣稱是要“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zhàn)略布局,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增強綜合競爭力?!?/p>

“增強綜合競爭力”的表述,折射出了某種更深層的憂慮情緒——既要競爭力,又要綜合。與其說藍思科技的香港上市,是在彰顯全球化的野心,不如說是對擺脫單一大客戶依賴的又一次押注。

本文是來自《巨潮WAVE》內容團隊的深度價值文章,歡迎您多平臺關注。

造富

手機、Pad的玻璃屏幕如今毫不為奇。但20多年前,這些屏幕普遍使用亞克力材料,不夠清晰,且容易劃花。

2002年,從手表玻璃表面加工業(yè)務起家的周群飛突發(fā)奇想,把手表的玻璃材料用于手機屏幕,幫助TCL做出了全球第一臺用玻璃材料做防護面板的手機。

從此,周群飛打開了事業(yè)的新大門,于2003年創(chuàng)立了藍思科技,正式由手表行業(yè)轉入市場容量更為廣闊且蓬勃發(fā)展的手機產業(yè)。

2006年,蘋果到中國來尋找手機面板的合作商。周群飛回憶說,“雙方共同奮斗3個月,研發(fā)出第一代iPhone面板玻璃,成功量產了具有革命性的智能手機iPhone一代。”

2007年蘋果iPhone問世。藍思科技作為屏幕供應商,由此躋身果鏈核心。

果鏈的紅利相當直觀。藍思科技的業(yè)績伴隨iPhone的大賣一路狂飆突進。2015年,藍思科技登陸A股,周群飛以500億元身價直接登頂中國女首富。

2023年,藍思科技智能手機與電腦類業(yè)務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 449.01 億元,占營業(yè)收入比超過82%。其中,蘋果是斷層式領先的第一大客戶。

從2020年開始,蘋果對藍思科技的營收貢獻度超過50%。2021年開始,貢獻銷售額持續(xù)超過300億元。2022年,蘋果的銷售額更是占到了藍思科技總銷售額的70%以上。

去年,蘋果銷售額占比再次降至50%以下,但仍遠超第二、三大客戶的23.36%、3.15%。

深度綁定在帶來巨額收入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煩惱。

首先,藍思科技必須承受蘋果的業(yè)績浮動沖擊。2016年,蘋果營收、凈利潤雙降。蝴蝶翅膀掀起的風浪刮到藍思科技身上,就是歸母凈利潤大降21.98%,營收下降11.56%的業(yè)績表現(xiàn);

2018年,藍思科技全年凈利潤6.37億元,同比下降68.9%,扣非后虧損4億元。公司對外表示這是因為大規(guī)模投資擴大產能,與短期實際開工率不足之間形成的矛盾。

這就是藍思科技的第二個“煩惱”——不管大客戶今年訂單是多少,藍思科技都必須不斷持續(xù)重金投入固定資產。截至去年9月,其固定資產達363億元,占總資產45%,而同期資產減值損失飆升至6.29億元——上年同期僅為1.12億元。

第三,蘋果經營遭遇不順時,向供應鏈端傳導利潤壓力已經成為常態(tài)。藍思科技銷售毛利率已經從2015年 23.84%下降至2024年三級的15.89%;銷售凈利率也從8.95%降至5.26%。

有蘋果這個大客戶,能保證藍思科技的生存與壯大。但過度依賴也抑制了其議價能力,壓降盈利空間。

擴展

周群飛意圖走出果鏈依賴,藍思科技近年加速了拓展新賽道的步伐。

早在2015年,藍思科技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

其官網顯示,公司已經圍繞智能駕駛艙研發(fā)及批量生產車載電子玻璃及組件、車載中控屏(結構與功能零部件及組裝)、前擋玻璃/車窗玻璃、儀表盤組件、B柱、車載裝飾件、車身結構件、后視鏡及導航儀等諸多種類的汽車電子產品。

根據最新的2024年年報,藍思科技智能汽車與座艙類業(yè)務板塊收入已經達到59.35億元。公司已與特斯拉寧德時代、寶馬、奔馳、大眾、比亞迪、理想、蔚來等超過30家車企形成了合作關系,儀表面板、智能 B 柱與 C 柱、充電樁、座艙裝飾件、無線充電模組等產品都保了持較快增長。

2024年7月,支付寶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碰一下”支付,藍思科技則表示,作為支付寶支付設備的整機組裝商,公司深度參與NFC和移動支付新風口。藍思科技因此也被市場戲稱為“碰一下概念股”。

今年1 月 21 日,藍思科技與智元機器人公司在長沙舉行了靈犀 X1 人形機器人套餐交付儀式,成功批量交付靈犀 X1 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藍思科技稱,公司深度參與了這款機器人的關節(jié)模組、DCU 控制器、OmniPicker(夾爪)等核心部件的生產組裝與測試控制。

今年2月18日,杭州市余杭區(qū)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大會上,Rokid創(chuàng)始人以一場“無紙化演講”引發(fā)震動。當他輕觸戒指,眼鏡上的提詞界面隨演講節(jié)奏流轉時,這場技術演示迅速登上央視、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頭條。

很少有人知道,Rokid的AR眼鏡的核心供應商,就是藍思科技。2月23日,藍思科技與Rokid發(fā)表戰(zhàn)略合作聲明,為Rokid Glasses的量產提供全鏈條支撐。

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AR眼鏡、人形機器人、NFC,都是當下熱門的風口賽道。

NFC支付技術作為一種近場通信技術,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普及。根據行業(yè)預測,到2028年,全球NFC支付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677.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9.5%。

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持續(xù)增長。2023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約21.6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32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7%。

AI眼鏡出貨量亦被預測將爆發(fā)式增長。根據wellsennXR預測,從2025年起,AI眼鏡會加速滲透,到2029年,年銷量有望達到5500萬副。

在過去的這一年里,國內廠商包括星紀魅族、李未可、閃極、影目、雷鳥、Rokid、XREAL等都陸續(xù)發(fā)布了AI/AR眼鏡,一些互聯(lián)網大廠,如百度、字節(jié)、華為也都加入了戰(zhàn)場。

理論上看,這些“第二曲線”行業(yè)的發(fā)育,對藍思科技來說都是利好。但是當理想照進現(xiàn)實,就有些骨感了。

漫長

年初,在人形機器人等熱門AI風口的烘托下,藍思科技股價一度漲超45%。但隨著理性回歸,股價也沖高回落,目前市值穩(wěn)定在1300億元左右。

一切話題褪去之后,藍思科技新業(yè)務的商業(yè)化之路仍然漫長。

2024年,智能手機與電腦類產品仍貢獻了收入規(guī)模的82.63%,蘋果貢獻的銷售額仍然占全部銷售額的接近一半。藍思科技的多元化布局,仍然處于前期的種樹階段。

AR眼鏡方面,Meta、蘋果等巨頭都已經探索多年,但仍未突破消費級市場。藍思科技作為零部件供應商,只能靜靜等待下游廠商的商業(yè)化成功;

人形機器人雖然概念火熱。但是藍思科技和Rokid合作交付的智元X1主要面向工業(yè)場景,家庭、醫(yī)療等民用市場成熟保守估計要數(shù)年時間;

“碰一下”相比掃碼支付始終難以完成使用習慣的快速養(yǎng)成,線下拓展進展緩慢。

2024年的年報中,這些業(yè)務一直沒有披露具體的收入占比。

只有新能源汽車板塊業(yè)務體量較大,但是同樣面臨競爭激烈的局面。2024年,該業(yè)務板塊營收比仍不足10%,毛利率也從去年的15.47%下降到10.17%。

新業(yè)務投入周期長、回報滯后,也拖累了報表的表現(xiàn)。上市十年以來,藍思科技每年投資活動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凈額均為負值,為了布局新業(yè)務,企業(yè)層面一直在努力付出。

在此情況下,藍思科技也是多次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以實現(xiàn)重資產的持續(xù)發(fā)展。

Wind數(shù)據統(tǒng)計,藍思科技A股上市10年間,已直接融資約245.17億元,除首發(fā)外,還包括1筆可轉債、2筆定向增發(fā)。最近一次,就是2021年初那次150億規(guī)模的定向增發(fā)。

寫在最后

藍思科技的成功和困境,是果鏈企業(yè)的集體縮影。與蘋果的深度捆綁能帶來足夠好的業(yè)績,但在新興業(yè)務方面的努力,卻始終達不到能夠等量齊觀的回報。

赴港上市是周群飛為此所再次付出的努力,否則過度依賴蘋果所造成的經營壓力和心理壓力,將始終如影隨形。

就像她曾說過的,“做一件事要做好,做得完美一些。”

具體到企業(yè)經營層面,其心目中的完美,必然不是如同凌霄花一般依附而生,而是應該如玉蘭樹一般,不僅能綻開花朵,更可在商業(yè)的洪流中掌握自己的命運,在變化的時間中扎穩(wěn)自己的根脈。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