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資本追捧埃安
    • 成功突圍,并非偶然
    • 另類的“新勢力車企”
    • 擺脫廣汽光環(huán),埃安下一步如何走?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廣汽「埃安」,悶聲發(fā)財

2022/10/25
1418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作者 | 來自鎂客星球的家衡

埃安給出一套傳統(tǒng)車企轉型的成功模板。

如今,沒人會否認國內傳統(tǒng)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野心。

無論是市場規(guī)模還是產品,傳統(tǒng)車企們都在努力證明著自己的“不落伍”。

10月20日,廣汽集團發(fā)布公告稱,子公司廣汽埃安(以下簡稱“埃安”)已完成A輪融資,共引入了53名戰(zhàn)略投資者,融資總額182.94億元,釋放17.72%股份。同時,這筆金額也刷新了國內新能源整車行業(yè)最大單筆私募融資紀錄。

在這之后,埃安的估值達到1032億元,是國內未上市新能源車企估值最高的企業(yè),甚至是小鵬汽車市值的兩倍之多(約合495億元人民幣)。

在當下新能源行業(yè)融資的低谷期,為何一家傳統(tǒng)車企出身的“二線”品牌,能受到整個行業(yè)的關注?

資本追捧埃安

相較于其他車企,埃安鮮有露臉機會,話題度比不上哪吒、零跑等二線新勢力,也比不上長安、長城等傳統(tǒng)車企。但就是這樣一個業(yè)內“小透明”,卻一直保持新勢力銷量榜前列。

進入2022年,埃安成功突破2萬月銷的及格線,超越“蔚小理”等一眾品牌登頂新勢力銷量榜榜首。今年9月,埃安更是達成了月銷3萬臺的成績,幾乎是第二名哪吒的兩倍之多。

有如此亮眼的成績,自然能匹配超千億元的市值估值。

作為對比,小鵬汽車當前市值約為495億元,而理想和蔚來分別為1306億元和1345億元,以這次融資的熱度來看,埃安超越兩者也不是沒有機會。

從公告中披露的名單來看,人保資本、南網能創(chuàng)、深創(chuàng)投、中信金石、廣州產投集團等頭部機構都有過智能汽車產業(yè)的投資經歷,其他投資者則涵蓋電池供應鏈、半導體、車路協(xié)同、能源生態(tài)等多個領域,,這其中就包括贛鋒鋰業(yè)、粵芯半導體這樣的專業(yè)公司。

有著“廣汽全資子公司”這樣的身份,埃安其實并不差錢,這一輪的融資,本質上就是后續(xù)上市的“試探”。從這次的結果來看,來自投資界的支持,也預示著埃安會在上市進度上會比其他二線新勢力車企順利得多。

如果一切順利,埃安也將成為國資企業(yè)混改IPO的第一股。

成功突圍,并非偶然

誠然新勢力們提前抓住了時代的風口,但傳統(tǒng)車企們的反應遠比想象得迅速,特別是國內車企,“學習”本就其強項,跟進新勢力的腳步并非難事。

在具體的實現方式上,各家車企的選擇無非兩種。一種是比亞迪這樣全盤轉型新能源,另一種則是與科技企業(yè)成立合資子公司。

而埃安恰好位于兩種路線的中間——既保留在廣汽集團的框架下發(fā)展,又以埃安的身份加入到新勢力的混戰(zhàn)中

埃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廣汽集團的撐腰。

2017年7月,廣汽新能源品牌正式成立,為了這條新業(yè)務,廣汽集團首期投資46.97億、并規(guī)劃一座產能20萬輛/年的工廠。除此以外,廣汽集團還招攬廣州地區(qū)超過40家的汽車零部件及相關項目,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這樣的硬件條件,大多數新勢力品牌在早期都難以達成。

在國內新能源品牌第一輪混戰(zhàn)之時,車型量產尤為重要,并且許多新勢力品牌沒有造車資質與量產實力,最終被行業(yè)洗牌。

但廣汽新能源可以直接跳過產量不足的黑洞,順利完成產品交付。

即便是存留下來的品牌,也要圍繞著銷量進行新一輪的比拼,此時廣汽集團在量產之外,又凸顯另一個品牌優(yōu)勢——為廣汽新能源搶下珠三角地區(qū)大量B端市場的訂單,同時憑借極高的性價比,在C端市場積累客戶。

在2021年的廣州汽車市場,埃安成為超越豐田、本田等品牌,登頂榜首,這背后地理優(yōu)勢與政策福利影響就明顯凸顯出來;而在深圳市場,雖然表現不及比亞迪,但埃安同樣位于銷量榜前列。

有了兩大一線城市的訂單保障,埃安在珠三角地區(qū)站穩(wěn)了腳跟。

總的來說,埃安的成功就是典型的“天時地利人和”,背靠母公司廣汽集團的持續(xù)輸血,至少不用擔心“活下去”的問題,還能借助母公司的品牌效應提高銷量。

2021年9月,埃安品牌正式獨立。從這一年來的發(fā)展來看,埃安有意擺脫性價比路線邁向高端市場,不過在這之前,“廣汽”標簽帶來的加持,在低端性價比市場依然好用。

另類的“新勢力車企”

換個角度來看,“埃安模式”又難以復制,國產傳統(tǒng)車企同樣嘗試過推出各種子品牌,不過能達到埃安高度的新能源品牌少之又少;同時也有類似奇瑞新能源和長安新能源這樣的混改轉型,但結局還是依附于母公司。

這里不得不說埃安的另一個身份——新勢力車企。

出身傳統(tǒng)車企,但劃分為新勢力車企,埃安實際上走出一條“第三種道路”。

前文提到,埃安在品牌成立初期借助傳統(tǒng)車企的身份“躲”開了產能問題,而在后期,就可以借助新勢力的身份投入到智能化的發(fā)展

在技術儲備方面,埃安一邊自研彈匣電池、星靈架構等自有技術,一邊與華為騰訊、百度、滴滴、科大訊飛等科技公司合作,補齊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方向。例如埃安與百度合作的Apollo Moon AION LX前裝量產無人車,以及與華為合作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埃安與大廠進行合作時,基本是毫無保留地提供了硬件平臺。大廠也十分信賴埃安的產品,合作時沒有后顧之憂。

相比之下,其他傳統(tǒng)車企在與科技公司的合作時,還要考慮“汽車靈魂”這類因素;而新勢力們同樣對核心技術部分有所顧忌。

這種身份上的妥協(xié),讓埃安可以自如應對不同企業(yè)的合作,最終推動埃安在技術層面的積累。

時間回到2019年,AION系列首款車型AION S正式發(fā)布,靠著出眾的造型以及在當時罕見的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這款車型一經發(fā)布就備受關注;此后,埃安又發(fā)布了國內首款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AION LX。

這兩款車型最大的特點就是“物美價廉”。

在與其他選擇性價比路線的品牌進行競爭時,同樣是在價格上內卷,技術上占優(yōu)的AION系列自然能受到更多關注。

在廣汽新能源正式轉型埃安后,AION系列繼續(xù)維持著極致性價比的策略,同時,獲得更大自主權的埃安可以在C端靈活推廣產品。

據廣汽集團的報告調研顯示,埃安車型中C端非營運銷量已經達到88%,這也說明了埃安的認可度在不斷提升。

而在品牌運營、車主社區(q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上,埃安同樣與新勢力車企們齊頭并進。

通過這樣的揚長避短,讓埃安在混亂的競爭中有守有攻,也為其他傳統(tǒng)車企提供了一個模板。

擺脫廣汽光環(huán),埃安下一步如何走?

靠著充裕的現金流,預計埃安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穩(wěn)居新勢力銷量榜前列的位置。同時,埃安的IPO之路看起來比其他二線新勢力品牌更加順利,資本市場將給這個品牌帶來更多想象力。

但埃安身上也存在不少問題,品牌下限雖高,但上限難料。

首先是品牌競爭力,埃安雖在銷量上位于榜首,但定位仍是二線品牌。如果長時間停留在性價比車型,沒有拿得出手的高端車型,上限將難有突破。

這是哪吒以及零跑曾遇到的問題,如今埃安也要給出自己的解決方式。

在此基礎上,雖然埃安手握彈匣電池、星靈架構以及充電技術等一大批出色的硬件產品,但如果不能帶來一款爆款車型,那必然是一種“浪費”。

其次,在單飛之后,廣汽集團勢必會減少對埃安的輸血。

從近些年廣汽集團財報來看,廣汽旗下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逐年下滑,毛利潤持續(xù)下跌,如果不是埃安和兩個合資品牌的出色表現,廣汽集團恐怕也要早陷入連續(xù)虧損的情況。

據統(tǒng)計,2022年Q2,埃安銷量5.5萬臺,已經占廣汽整體新能源車總銷量的92%,幾乎以一己之力擔當著廣汽新能源車的大業(yè),而這恰恰是廣汽集團實現營收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事實上,2019—2021年間,埃安年營收分別為52.34億元、76.1億元、172.65億元,凈虧損分別為6.21億元、6.88億元、13.89億元,3年總計燒錢27億元。

可以說,廣汽集團與埃安,兩者相互成就。

對于埃安來說,他們目標是超越“蔚小理”,在發(fā)布會上,他們宣布“有路的地方就有埃安”。

在銷量上,超越蔚小理的小目標已經達成了;在品牌建設上,超越蔚小理也看起來不是沒有可能。

但埃安面前的路還很長,上市只是向前邁出了一步。

 

廣汽埃安

廣汽埃安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世界級的移動智能新能源產品和服務,成為世界領先和社會信賴的綠色智慧移動價值創(chuàng)造者。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28日,是廣汽集團秉承自主創(chuàng)新的體系優(yōu)勢,面向未來發(fā)展成立的一家創(chuàng)新科技公司,是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事業(yè)的發(fā)展載體。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世界級的移動智能新能源產品和服務,成為世界領先和社會信賴的綠色智慧移動價值創(chuàng)造者。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28日,是廣汽集團秉承自主創(chuàng)新的體系優(yōu)勢,面向未來發(fā)展成立的一家創(chuàng)新科技公司,是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事業(yè)的發(fā)展載體。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鎂客網隸屬于南京鎂一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關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興創(chuàng)新的硬科技領域,以科技媒體為核心,致力于打造硬科技領域的產業(yè)服務平臺,推動硬科技產業(yè)落地,助力傳統(tǒng)產業(yè)升級。目前已上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搜狐號、百家號等多個內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