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化硅(SiC)技術的應用中,許多工程師對SiC的性能評價存在誤解,尤其是關于“單位面積導通電阻(Rsp)”和“高溫漂移”的問題。作為“碳化硅何以英飛凌”的系列文章,本文將繼續(xù)為您揭開這些誤區(qū)的真相(誤區(qū)一見:碳化硅何以英飛凌?—— 溝槽柵技術可靠性真相),并介紹英飛凌如何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應對這些挑戰(zhàn)。
常見誤區(qū)2:
“SiC的性能主要看單位面積導通電阻Rsp,電阻越小,產品越好。
與平面柵相比,溝槽柵SiC的電阻在高溫下漂移更大,這是否會影響可靠性”
01、多元化的性能評價更全面
Rsp并非唯一評價標準
雖然Rsp越小,導通損耗越低,但SiC器件的終極目標是長期可靠地實現更高效率的能源轉換。因此,除了導通損耗,開關損耗、封裝技術、魯棒性和可靠性同樣重要。
開關損耗的重要性
芯片自身的損耗,主要取決于開關損耗和導通損耗。不同的應用兩種損耗的比例非常不同,在高頻硬開關應用中,開關損耗的占比等同于甚至可能超過導通損耗。英飛凌的第二代SiC技術,不僅在Rsp上領先,開關損耗也是業(yè)界最低的。(見對比圖)
封裝技術的優(yōu)化
英飛凌原創(chuàng)的.XT超級擴散焊技術,取代了傳統焊料層,顯著降低30%的結殼熱阻,應用中可提升15%的輸出能力。此外,英飛凌模塊的雜散電感設計也得到了優(yōu)化,減少了尖峰電壓的沖擊與震蕩。
魯棒性和可靠性
魯棒性,反應的是極端動態(tài)工況下的性能表現(長期滿載、長期戶外等惡劣環(huán)境),英飛凌的SiC產品已經擁有超過十年以上的光伏等戶外場景的長期驗證;
可靠性,是長期工作穩(wěn)定性及使用壽命。英飛凌采用的是更為嚴苛、超越行業(yè)JEDEC標準的可靠性測試標準,再追加上我們篩選柵極氧化層缺陷的高效測試方法,英飛凌的可靠性足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關于可靠性的深入解讀,請參考“碳化硅何以英飛凌”系列文章一)
02、高溫漂移的真相
溝槽柵SiC的導通電阻在高溫下漂移更大,這是否會影響可靠性?
SiC材料的物理特性:
SiC的導通電阻(Rdson)構成中,有兩個重要的參數:溝道(Channel)電阻和外延層+JFET(Drift+JFET)電阻。外延層和JFET電阻會隨溫度升高而上升,這是SiC材料的物理特性。
溝槽柵的溫度特性:
溝槽柵的溝道電阻經過優(yōu)化,電子就像在高速隧道中行駛,溝道電阻占比更小,因此外延層電阻占比更大,導致Rdson隨溫度升高而上升的現象更顯著。這種正溫度特性并不影響器件的可靠性。
平面柵的溫度特性:
平面柵的水平溝道缺陷率較高,電子在通過時容易被捕獲,但隨著溫度升高,電子的捕獲-釋放過程更加活躍,導致溝道電阻隨溫度上升而下降,補償了外延層電阻的上升。這種溫度漂移不明顯的背后,其實只是兩種電阻溫度特性相互抵消后的表現而已。它恰恰證明了,平面柵的水平溝道缺陷帶給導通性能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會對碳化硅產品的可靠性產生隱患。
從平面柵廠家的最新發(fā)布數據中,平面柵的最新一代技術也在不斷優(yōu)化溝道電阻,優(yōu)化后的平面柵,也被發(fā)現其最新技術的溫度漂移會比上一代更明顯。伴隨更多的碳化硅器件廠家開始轉向溝槽柵Trench技術,導通電阻的溫度漂移現象會越來越常見。
理解溫度漂移本身只是理解了參數現象,最終我們還是要解決客戶的實際使用問題。為了便于客戶設計,英飛凌CoolSiC? MOSFET G2的規(guī)格書可以提供高溫下導通電阻的最大值,讓客戶的設計減少不必要的降額設計,從而用足器件的最大出力。
結論
SiC性能評價原則是多元的,有開關損耗、導通損耗、封裝熱阻/雜感、魯棒性及可靠性等。
高溫漂移現象反映了SiC的物理特性,英飛凌為用戶提供全面完善的設計參數,便于更高效地用足器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