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企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 當智駕宣傳陷入緘默,車企們都在上海車展在談論什么?
    高階智駕閉口不談,距離車展還有6天時間,車企們被迫改換思路。一個直觀的體現(xiàn)是,他們開始講述安全。這一作為隱形價值的產品力被提升到最高維度,甚至吉利“用20分鐘連續(xù)提了61次安全”,并表示將向全行業(yè)開放電池底部安全專利。
    當智駕宣傳陷入緘默,車企們都在上海車展在談論什么?
  • 2024年3月主要車企銷量盤點
    2025年3月,各家車企的銷量盤點,我們根據集團來區(qū)分。集團層面主要包括比亞迪、吉利和奇瑞?!?比亞迪:2025 年 3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377,420 輛,?3 月海外銷售新能源汽車 72,723 輛,2025年累計銷量為 1,000,804 輛,累計出口 21.3 萬輛。
    2024年3月主要車企銷量盤點
  • 超充時代下,究竟誰該扛起補能大旗?
    特斯拉、小鵬、理想、華為、極氪等車企紛紛入局建設補能網絡后,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比亞迪終于也忍不住了。3月17日,比亞迪正式發(fā)布了最大充電功率可達1000kW的兆瓦閃充技術,并且在新技術上市的同時,還將在國內規(guī)劃建設4000多座配套的兆瓦閃充樁。
    超充時代下,究竟誰該扛起補能大旗?
  • 車企共性技術平臺研究:探尋車企產品和技術迭代的經營密碼
    車企的模塊化平臺和共性技術平臺是當前汽車產業(yè)技術革新的核心,旨在提升研發(fā)效率、降低成本并加速技術創(chuàng)新。模塊化平臺是車企產品矩陣擴張的基石,而共性技術平臺則推動行業(yè)技術協(xié)同與生態(tài)融合。
    車企共性技術平臺研究:探尋車企產品和技術迭代的經營密碼
  • 新勢力,亂成一鍋粥
    據不完全統(tǒng)計,11年來,國內新能源車企及關聯(lián)品牌數量達到500家的量級。期間,經過11年的角逐,這些造車新勢力走向了各自不同的結局。有的在步步為營中做大做強,有的在高開低走后走向終結,有的則在默默無聞中煙消云散,如同沒來過一樣。截至2024年,能夠繼續(xù)留在市場上且能夠正常運營的新勢力車企少之又少,甚至已不足十家。
    新勢力,亂成一鍋粥
  • 2025年2月 各家車企銷量匯總!
    ●?2025 年 2 月部分車企的銷量如下:◎?小鵬汽車:30,453 輛;◎?理想汽車:26,263 輛;◎?小米汽車:SU7 交付量超 20,000 輛;◎?零跑汽車:25,287 輛;
    2025年2月 各家車企銷量匯總!
  • 中國車企一哥,換人了
    能比銷量更提振士氣的,只有市值了。比亞迪僅憑一張宣傳海報時隔三年再次漲停,單天市值增長 800 億元。暴漲的原因很簡單,比亞迪將通過改款全員上天神之眼智駕。有消息透露,比亞迪將以 15 萬級的宋 PLUS 作為分界線,往上搭載激光雷達,往下走純視覺路線,今年計劃投入千億推動智駕普及,實現(xiàn)高階智駕車型占比超 80%。
    中國車企一哥,換人了
  • 業(yè)績大跌、倒閉破產!哪家車企最悲催?
    上次我們盤點了一波2024年表現(xiàn)出色的汽車品牌,將它們列進了“紅榜”里。按照約定,接下來就該盤一盤有潛力上“黑榜”的汽車品牌了。市場中愈發(fā)激烈的廝殺,“死傷慘重”在所難免。輕則業(yè)績下滑,重則一蹶不振;有的走得轟轟烈烈,有的則默默沉淪。這些品牌,又會給蛇年仍在征戰(zhàn)的玩家們,哪些前車之鑒呢?
    業(yè)績大跌、倒閉破產!哪家車企最悲催?
  • 2025,車進入2.0
    2023年,車輛全生命周期的概念被廣泛提及,電動車和混動車憑借自身特性,在這方面展現(xiàn)出突出優(yōu)勢。步入2024年,鋰電池原材料成本降低,加之新能源車產量增長帶來顯著規(guī)模效應,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車企順勢喊出“油電同價”口號。市場上,同價位段的新能源車型與燃油車相比,性價比優(yōu)勢凸顯。
    2025,車進入2.0
  • 17家智能車企業(yè)2024進了ICU:有人搶救,有人退場
    汽車智能化元年,生死殊途。這一年,一場前所未有的“科技平權”被掀起,高階智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些品牌憑借新范式青云直上。同樣是這一年,汽車行業(yè)大浪淘沙,部分玩家相繼倒下,悄然堙沒于時代洪流。這些玩家是誰?故事的結局走向何方?
    17家智能車企業(yè)2024進了ICU:有人搶救,有人退場
  • 2025年祭出“第一滴血”!新勢力洗牌加劇?
    去年年底極越暴雷的時候社長就和大家聊過,車圈的洗牌仍會繼續(xù),極越未必是車圈最后一個面臨生死抉擇的品牌。誰承想,下一個“犧牲品”竟然來得這么快!1月10日,煥新Model Y開啟預售,放出“盡管對比”的豪言,雷軍、余承東等大佬紛紛展開反擊。當晚,比亞迪漢L、唐L、問界M8、小鵬G7+等重磅車型登陸工信部,直接應戰(zhàn):
    2025年祭出“第一滴血”!新勢力洗牌加???
  • 多家車企定下2025新能源銷量目標
    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歲末年初,近期部分車企相繼制定了新能源汽車2025年的銷量目標,從目標量及增長率來看,不僅預示著其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信心,也預示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25年將繼續(xù)保持高增長態(tài)勢。
    多家車企定下2025新能源銷量目標
  • 車企廝殺,打工人最先受傷
    車企之間“互卷”已經是公認的局面。大浪淘沙,一批試圖吃新能源補貼紅利的玩票車企倒下,實力不足、管理不善的企業(yè)同樣墜落。然而,現(xiàn)在能存活的企業(yè)卻也并不好過。
    車企廝殺,打工人最先受傷
  • 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情況盤點:哪些車企出口最多?
    在 2024 年,中國汽車出口繼續(xù)強勁增長。●?中國汽車出口中:◎?乘用車全年出口量達到 495.5 萬輛,同比增長了 19.70%;◎?商用車全年出口量為 90.4 萬輛,同比增長 17.50%;◎?傳統(tǒng)燃料汽車全年出口量為 457.4 萬輛,同比增長幅度較大,達到 23.50%;
    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情況盤點:哪些車企出口最多?
  • 華為“開枝散葉”,車企回到競爭起點
    華為的汽車“朋友圈”,規(guī)模已經愈發(fā)龐大。1月10日,廣汽集團正式宣布將投資設立GH項目公司,與華為深度融合各自優(yōu)勢,通過聯(lián)合定義和設計,在產品開發(fā)、營銷策略以及生態(tài)服務等多個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共同打造全新架構、技術領先的全新汽車品牌,并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車型。
    華為“開枝散葉”,車企回到競爭起點
  • 2025年,車企都在等“智駕爆款”
    當談論高階智駕市場占有率的時候,通常有限定范圍:20 萬以上的新能源車。65%,這是去年以高速領航為核心的 L2+在 20 萬以上新能源車的配置率。盡管 2024 年智能駕駛飛速滲透,但搭載高階智駕的車型仍沒有達到預期。2024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 1286.6 萬輛,如果從千萬量級的市場來算,今天高階智駕的滲透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2025年,車企都在等“智駕爆款”
  • 自研芯片的蔚小理,要革英偉達的命?
    拋開被立案調查的迷霧不談,在英偉達Thor芯片遲遲不能量產交付的客觀事實面前,2025年新產品延期苦等Thor芯片已經成為一眾車企最頭疼的問題。相比之下,蔚來、小鵬已經進入Next Level:正為2025年自研車載芯片的量產交付做最后的沖刺準備。
    自研芯片的蔚小理,要革英偉達的命?
  • 看了這期工信部新車,2025年誰都別想好過
    “卷,真的太卷了,卷到令人窒息。”絕不是杜撰,文章開篇的一句話,就來自于上周五晚上,看到最新發(fā)布的一期工信部新車申報目錄后,發(fā)出最由衷的真情實感。眾所周知,剛剛結束的2024年,中國車市的競爭強度已經遠遠超出預期。但誰都沒有料到的是,邁入2025年還沒幾天時間,各家主機廠會如此迅速的亮出自己最鋒利的“獠牙”。
    看了這期工信部新車,2025年誰都別想好過
  • L3自動駕駛開始落地,中國車企全面布局智駕芯片
    在過去十年間,汽車行業(yè)見證了電動化轉型的風馳電掣,而當下,智能化轉型的鼓點愈發(fā)急促。隨著人工智能、5G通信和高性能計算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自動駕駛技術正從科幻走向現(xiàn)實,成為全球汽車產業(yè)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全球范圍內,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鼓勵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fā)與測試,為產業(yè)發(fā)展亮起綠燈;海量資本如潮水般涌入,催生出無數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與創(chuàng)新項目;消費者對出行體驗的期待值也不斷攀升,渴望雙手雙腳從駕駛中解放,盡享輕松愜意的通勤與旅途。
    L3自動駕駛開始落地,中國車企全面布局智駕芯片
  • 2025年,造車邏輯該變了
    作為全球關注度最高的話題,AI 在汽車圈同樣受到追捧。特斯拉是典型案例。目前特斯拉現(xiàn)在正處于兩大增長浪潮之間——第一波浪潮是 Model 3/Y 的全球化擴張;下一波浪潮則是特斯拉 FSD、機器人等新產品的推進。大西洋的另一邊,造車新勢力蔚小理都將 AI 視為未來戰(zhàn)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2025年,造車邏輯該變了

正在努力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