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前言
2025年7月2日,一則重磅消息如平地驚雷炸響半導體圈,新思科技Synopsys和西門子EDA宣布,收到美國商務部工業(yè)與安全局BIS通知,此前針對中國市場的芯片設計軟件EDA出口限制已正式撤銷,即刻生效! 這一政策180度大轉(zhuǎn)彎,讓中國芯片設計企業(yè)松了一口氣。
Part 02、EDA是芯片設計的命門
EDA軟件,被譽為“芯片之母”,是集成電路設計的基石。從電路仿真到物理驗證,EDA工具貫穿芯片研發(fā)全流程,堪稱半導體產(chǎn)業(yè)的“設計大腦”。新思科技、西門子EDA和Cadence三巨頭,全球市場份額高達74%,在中國市場更是占據(jù)超70%的主導地位。
2025年5月,美國商務部突然要求三大EDA巨頭暫停對中國供應,理由是“不可接受的軍事最終用戶風險”。 新思科技CEO薩辛·加齊內(nèi)部信曝光,中國客戶對SolvNet Plus等服務的訪問被禁用,核心EDA工具全面禁售。 這一斷供如釜底抽薪,讓中國芯片設計企業(yè)面臨工具斷糧的危機。尤其是先進制程7nm及以下設計,高度依賴海外EDA工具,國產(chǎn)替代尚未完全成熟,行業(yè)一度陷入焦慮。
EDA工具的恢復供應,猶如給中國芯片設計行業(yè)打了一針強心劑。無論是華為海思的麒麟芯片,還是中小型IC設計企業(yè)的SoC研發(fā),EDA工具的穩(wěn)定供應將顯著降低研發(fā)壁壘。西門子EDA的Calibre工具重回中國市場,將加速7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驗證流程;新思科技的Design Compiler和IC Compiler II,則為數(shù)字電路設計和布局布線提供強勁支持。
盡管解禁帶來喘息之機,但中國芯片設計對海外EDA的依賴仍是“卡脖子”難題。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新思科技中國市場收入約10億美元,占其總收入16%;Cadence中國收入占12%。 這種高依賴度意味著,未來若政策反復,中國企業(yè)仍可能面臨斷供風險。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EDA工具的黑盒屬性。海外EDA軟件不僅提供設計平臺,還嵌入大量IP核(知識產(chǎn)權模塊),這些IP核的更新和維護完全掌握在供應商手中。新思科技曾坦言,即便現(xiàn)有客戶可繼續(xù)使用EDA工具,但合同到期后將“陷入黑暗”,無法獲得更新或修復。 這意味著,解禁只是暫時緩解了危機,國產(chǎn)EDA的崛起仍是當務之急。
Part 03、國產(chǎn)EDA能頂?shù)蒙蠁?/strong>
國產(chǎn)EDA企業(yè)華大九天、概倫電子、廣立微等本土廠商近年來進步顯著,2020年國產(chǎn)EDA市場份額已從6.24%提升至11.48%,預計202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14%。 例如,華大九天的Argus工具在物理驗證領域已可媲美西門子Calibre,部分場景甚至實現(xiàn)領先。
斷供期間,A股EDA概念股集體暴漲,概倫電子一度漲停,華大九天漲幅超15%。 這一市場熱情反映了投資者對國產(chǎn)替代的信心。解禁雖可能短期削弱國產(chǎn)EDA的緊迫感,但長期看,斷供的“警鐘”已喚醒中國企業(yè)對自主可控的重視,國產(chǎn)EDA的市場需求將持續(xù)擴大。
盡管國產(chǎn)EDA進步明顯,但與國際巨頭相比,仍存在技術差距。華大九天雖在模擬電路設計全流程實現(xiàn)突破,但在數(shù)字SoC設計、先進封裝如2.5D/3D IC等領域,功能覆蓋和性能仍需追趕。
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交流哦!